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证明评价论——基于证明责任功能异化的思考

证明评价论——基于证明责任功能异化的思考

  • 字数: 35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锦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045529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事实认定方法、 证明责任等一直是诉讼法学领域老生常谈的话题。202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标准的通知》, 将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提至5亿元、1亿元, 意味着基层人民法院将管辖大部分第一审民事案件, 也即大部分民事案件的事实应交由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审理查明。同时发布的 《关于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的实施办法》提出, 基层人民法院重在 “准确查明事实、 实质化解纠纷”。 可以预见, 未来基层法官势必面临案件数量增加和审理难度增大的巨大压力,法官查明事实的活动需要更简洁、 有力的理论支持。
内容简介
202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标准的通知》将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提至5亿元、1亿元,意味着基层人民法院将管辖大部分第一审民事案件,也即大部分民事案件的事实应由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审理查明。同时发布的《关于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四级法院的职能定位,为实现审判重心进一步下移,明确基层人民法院重在“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可以预见,未来基层法官的案件压力势必大幅增长,基层法官审理查明事实的能力需要有力的理论支持。由于种种偏见,学界对证明责任非常重视,对抽象的理论关注得多,而对法官职权活动以及具体证明过程的研究则少有人问津。实践中,证明责任理论与实践隔阂十分严重。法官动辄以证明责任作为结论,并未督促当事人积极举证,降低了证据的价值,证明责任掩盖了法官履行查明事实的职责的诸多问题。确立一个专门的概念,围绕法官查明事实的职权活动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这无疑既因应司法实践难题,又具有理论创新的成果。
作者简介
张锦,女,41岁,四川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诉讼法研究。现已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在国内法学、综合类社会科学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12年中级法院工作经历,担任法官审理了上千件民商事诉讼案件。2014年4月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民事诉讼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从事兼职律师。张锦老师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学术成果对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目录
1导论/1
1.1问题由来:证明责任流行与证明评价缺失/1
1.2文献综述/4
1.3研究路径与方法/10
2实证分析与折射的问题/13
2.1样本选择/13
2.2三地判决结果和理由的数据分析/14
2.2.1三地胜诉比例差异的初步分析/14
2.2.2判决常用理由的数据分析/15
2.3案例折射的双重问题/18
2.3.1证明责任分配的乱象/19
2.3.2法官心证的问题/21
2.3.3结论/28
3问题的根源/30
3.1证明责任功能异化/30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