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中国"的域外生成——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系统演化

  • 字数: 5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范劲
  • 出版日期: 2023-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433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8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一个学科的形成过程和运作情形的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由卢曼的系统论出发,考察德国汉学家自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演化情形。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相当于一个自主的功能系统,按照自身程序生产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也将“文学中国”建构成一个共同演化的意义世界。本书力图从德国内部视角去描述这一系统的总体运作,从元理论层面去观察它对中国文学材料的选择、加工程序,以及融入更大的西方知识系统的路径,以期揭示中国知识在西方的生成规律。
作者简介
范劲 ---------------------------- 范劲,贵州遵义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德文学和文化关系、德国现代文学、当代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曾在德国波鸿大学、特里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留学和访学。著有《德语文学符码和现代中国作家的自我问题》《卫礼贤之名——对一个边际文化符码的考察》《从符号到系统:跨文化观察的方法》,译有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卢曼《作为激情的爱情》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中国文学”:一个学科的形成、发展和运作
第一节二战前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
第二节西德汉学与中国文学专业的形成
第三节东德的中国文学研究
第四节方法论与中国文学治理
第二章中国文学的引导符码
第一节三个引导符码
第二节鲁迅早期形象的政治化:两篇博士论文
第三节东德的鲁迅观:革命者鲁迅
第四节西德的鲁迅观:从革命者到反讽者
第五节鲁迅符码建构的新起点:现代性
第三章作为系统构建工程的文学史书写
第一节文学史和系统性
第二节硕特《中国文学述稿》:博学史模式
第三节顾路柏《中国文学史》:“古代”模式
第四节卫礼贤《中国文学》:重估中国精神
第五节施寒微《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
第六节艾默力《中国文学史》:多元方法
第七节顾彬《中国文学史》:寻找现代性
第四章万神殿的构建:汉学系统中的中国作家作品
第一节作为意义单位的文学符号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符号
第三节中国现当代文学符号
第四节中国文学的诗学问题
第五章系统内的中国文学观察者
第一节阐释主体与交流系统
第二节库恩
第三节西德汉学家:霍福民、鲍吾刚、德邦、马汉茂等
第四节东德汉学家:葛柳南、梅薏华
第五节顾彬
第六章中国文学研究作为知识交流系统
第一节怪异的“中国文学”
第二节怪异的知识系统及其运作程序
第三节最后的阈限:自我问题
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