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肾主骨"藏象理论与实践

  • 字数: 60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 商品条码: 97871173500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肾主骨”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思维模式的体现,是对肾与骨生理现象、病理联系和协同作用的概括,并用于指导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
本书共分5章,分别从“肾主骨”理论的历史脉络和临床实践、“肾主骨”理论的概念和内涵、“肾主骨”理论与肾藏象体系的构建、“肾主骨”的现代科学内涵研究、“肾主骨”理论与临床实践等方面,逐层阐述了中医“肾主骨”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内容从古至今,从宏观至微观,从理论到实践,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好实用性的专著。
目录
第一章“肾主骨”理论的源流及内涵外延/1
第一节“肾主骨”理论的学术源流/1
一、秦汉时期——“肾主骨”理论的形成/1
二、晋隋唐时期——“肾主骨”理论的发展/5
三、宋金元时期——“肾主骨”理论的繁盛/7
四、明清时期——“肾主骨”理论的创新/9
五、民国近代——“肾主骨”理论的中西汇通/13
六、现代时期——“肾主骨”理论的升华/14
第二节“肾主骨”理论的概念和内涵/21
一、“肾主骨”理论的概念/21
(一)中医学“肾系统”的范畴/21
(二)中医学“骨系统”的范畴/22
(三)中医学“肾主骨”的范畴/23
二、“肾主骨”理论的内涵/23
(一)肾藏精为骨发生和形成的基础/23
(二)肾与骨通过经络相联/24
(三)肾之功能对骨发育具有促进作用/24
(四)外合之骨体现肾的功能盛衰/25
三、“肾主骨”理论的外延/25
(一)骨与其他形体相关/25
(二)骨与精、气、血、津液相关/29
第三节“肾主骨”理论与藏象学说/30
一、“肾主骨”理论与五脏相关/30
(一)“肾主骨”与藏象学说/30
(二)“肾主骨”与“肝主筋”/33
(三)“肾主骨”与“肺主气”/34
(四)“肾主骨”与“心主脉”/34
(五)“肾主骨”与“脾主肉”/35
二、“肾主骨”理论与奇恒之腑/36
(一)中医“脑”腑/36
(二)中医“髓”腑/38
(三)中医“骨”腑/39
“肾主骨”藏象理论与实践
(四)中医“脉”腑/39
(五)中医“胆”腑/40
(六)中医“女子胞”腑/41
(七)奇恒之腑理论现代研究/42
第二章“肾主骨”理论与肾藏象理论体系/46
第一节“肾主骨”理论与肾藏象理论/46
一、中医“肾”的内涵/46
(一)“肾”的发生学/46
(二)“肾”的主要生理功能/47
(三)“肾”的现代科学内涵/50
二、肾藏象的相关概念/54
(一)“肾藏精”理论与肾精/54
(二)“肾藏精”理论与肾气/56
(三)“肾藏精”理论与肾阴/58
(四)“肾藏精”理论与肾阳/59
第二节“肾藏精主骨”理论与肾藏象理论/60
一、“肾藏精主骨”理论与“肾主生殖”/61
(一)“肾主生殖”理论的发生和发展/61
(二)“肾主生殖”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促进/62
二、“肾藏精主骨”理论与“肾主水”/62
(一)“肾主水”理论的发生和发展/62
(二)“肾主水”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促进/63
三、“肾藏精主骨”理论与“肾主纳气”/64
(一)“肾主纳气”理论的发生和发展/64
(二)“肾主纳气”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促进/65
四、中医“肾藏精主骨”生理表型与“齿为肾之标”/65
(一)“齿为肾之标”理论的发生和发展/65
(二)“齿为肾之标”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促进/65
(三)“齿为肾之标”对“肾藏精主骨”临床实践的指导/66
五、中医“肾藏精主骨”生理表型与“肾之华在发”/67
(一)“肾之华在发”理论的发生和发展/67
(二)“肾之华在发”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促进/67
(三)“肾之华在发”对“肾藏精主骨”临床实践的指导/68
六、中医“肾藏精主骨”生理表型与“肾开窍于耳”/68
(一)“肾开窍于耳”理论的发生和发展/68
(二)“肾开窍于耳”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促进/69
(三)“肾开窍于耳”对“肾藏精主骨”临床实践的指导/69
七、中医“肾藏精主骨”生理表型与“肾在液为唾”/69
(一)“肾在液为唾”理论的发生和发展/69
(二)“肾在液为唾”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促进/70
(三)“肾在液为唾”对“肾藏精主骨”临床实践的指导/70
八、中医“肾藏精主骨”生理表型与“肾在志为恐”/71
(一)“肾在志为恐”理论的发生和发展/71
(二)“肾在志为恐”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促进/71
(三)“肾在志为恐”对“肾藏精主骨”临床实践的指导/72
九、中医“肾藏精主骨”生理表型与“肾主二便”/72
(一)“肾主二便”理论的发生和发展/72
(二)“肾主二便”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促进/73
(三)“肾主二便”对“肾藏精主骨”临床实践的指导/74
十、中医“肾藏精主骨”生理表型与足少阴肾经/74
(一)足少阴肾经的循行和功能/74
(二)足少阴肾经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完善/74
(三)足少阴肾经对“肾藏精主骨”临床实践的指导/75
十一、中医“肾藏精主骨”生理表型与“肾应冬”/75
(一)“肾应冬”理论与肾的生理特点/75
(二)“肾应冬”对“肾藏精主骨”理论的完善/76
(三)“肾应冬”理论对“肾藏精主骨”临床实践的指导/77
第三章“肾主骨”理论指导临床应用研究/79
第一节“肾主骨”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79
一、“肾主骨”理论与八纲辨证/79
二、“肾主骨”理论与脏腑辨证/80
三、“肾主骨”理论与六经辨证/81
四、“肾主骨”理论与气血辨证/82
五、“肾主骨”理论与三焦辨证/83
第二节“肾主骨”理论指导的“从肾论治”/84
一、“肾主骨”理论与“从肾论治”法则/84
(一)“肾主骨”理论的临床应用与发展/84
(二)“从肾论治”重要治法——滋肾阴法、温肾阳法/85
二、“肾主骨”理论与POP的临床研究/85
三、“肾主骨”理论与POP的机制研究/90
四、“肾主骨”理论与骨肉相亲、脾肾同治/94
(一)“骨肉相亲”“脾肾同治”理论的形成/94
(二)“骨肉相亲”“脾肾同治”理论的临床研究/95
(三)“骨肉相亲”“脾肾同治”理论的基础研究/96
(四)思考与展望/99
五、“肾主骨”理论与肝肾同源、筋骨同治/100
(一)“肾主骨”理论与肝肾同源、筋骨同治的相互关系/100
(二)“肾主骨”与肝肾同源、筋骨同治理论防治慢性筋骨病的临床研究/100
(三)“肾主骨”与肝肾同源、筋骨同治理论防治慢性筋骨病的基础研究/102


(四)思考与展望/102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