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 字数: 24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林季杉
  • 出版日期: 202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949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紧紧围绕人这一原点展开美学的前沿问题的追问,体现出很强的创新性。其一,以人为原点,通过追问“何谓美-何谓美感-何以致美”及其彼此之间的逻辑演进关系,构建了具有前沿性的美学框架体系。关于美学,当下流 行的理解要么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哲学,要么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要么认为美学 是以美感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哲学。这种流行的理解显然将美、美感与艺术彼此 割裂,而忽略了其内在相关性。无论“美是什么”多么不确定,但美学之为学必须 从学科上确定美、美感、致美是互相关联的三个理论问题。美学就是关于美的追问 。既追问何谓美,也追问何谓美感、美何以致。何谓美的问题涉及到的是本体论问 题,是美学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何谓美感?也就是追问:美为何令人感动、感 激、感恩?令人感动、感激、感恩的美必然是值得人去追求和向往甚至致敬的。可见,致美的问题还是对于美的问题的追问,也就是追问:人何以爱美并达到美。其二,以人为原点,将美与爱紧紧关联在一起,既解释了美的爱意,也揭示了爱的 美好。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人为什么要爱美 ?因为这爱本来就是美,美本身就是爱。只有美才是值得去爱的;只有爱才是特别 美好的。美的本性就是生命之爱和存在之爱。优选的爱就是对美的爱,优选的美当然就是爱的美。其三,以人为原点,将美学与科学区分开来,从而维护了美学学科的独立性。美作为一种价值现象和精神现象是人对于美的存在的经验,根本就无 关乎唯物主义(物理学)和唯心主义(心理学)。美既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所 坚守的主观,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物理学所坚守的客观。科学理解生活的基本模式 是主客二分的,而美学理解生活的基本模式恰恰是超越主客二分的。只有摆脱 科学的主客二分模式,才能找到讨论美学前沿问题的理论平台。严格说来,美来到 这个世界就是要消解或解构科学造成的这种对立或二分。美学不做科学的“事情” ,只做科学做不了的“事情”。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将美学框架体系的原点建基于人,认为人的存在问题、人 的生命的问题,实际上本身就是美学的核心。美是存在的显现、艺术是存在的真 理。美学的胜利就是人的胜利,美学的危机就是人的危机。如果说,真是存在自身 如其所是,那么,美则可以被理解为存在自身所显现的现象,美就是万物如其所是 表现其存在,并且这存在始终相关于人的存在。本书第二大部分,研究何谓美,这是美学优选的、也是优选的问题。追问这个问题,必须对于“什么是美的”与“美是什么”做出区分 。“什么是美的”,这不是一个真问题,只有“美是什么”,才构成一个真问题。 但对于这个真问题,不能给出定义式的回应,只能借助于价值描述接近它、靠近它 。关于美的价值描述可以从否定与肯定两个维度来完成。从否定的维度来看,美是 超越性的;从肯定的维度来看,美是存在性的。综合起来看,美在超越中存在,美 在存在中超越。本书第三大部分,暂时分开“美”与“感”,指出将“美”“感”两个字固定 配搭在一起的时候,“美感”等同于“审美感觉”,而“美”内在具有的“感动” 、“感激”、“感恩”、“感佩”的涵义就会接近被遮蔽。只有先将“美感”概念 暂时拆分为“美”、“感”才会发现,“美感”是不可拆分的,世界之“美”与 人之“感”之间拥有最深切的联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美感”诗 意地解释为:因为“美”,人在内心必然产生“感”动、“感”激、“感”恩。在 这样的解释中,美的情感意义就彰显出来了,美就通向了人,美与人合一,美也 通向了美感,美与美感就合一,美与美感之间的距离如同美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样 就地消失了,最终“美学”与“美感学”或“情感学”合一。
作者简介
林季杉,女,1980年12月出生,壮族,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民主建国会会员,武汉市政协委员。中国伦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湖北省宗教协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2014年,第十二届武汉市妇女联合会代表,2017年-2021年,第十三届武汉市政协委员,2017年至今,湖北省民主建国会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导言/1
第一章何谓美?/18
第一节美不应该描述为什么/24
一、美是客观的?/25
二、美是主观的?/44
第二节 美应该描述为什么/49
一、爱就是美,美就是爱/49
二、美就是生活世界的显现/60
第二章何谓美感?/65
第一节历史的回答:以中西美学史为例/71
一、比德:中国美学史的解释/72
二、移情:西方美学史的解释/79
三、和美与壮美/96
第二节康德的启示/119
一、康德论美感的共通性/119


二、康德论审美的“普遍性”/139

第三节美何以令人感动?/152 一、超越主客二分/154
二、超越有限,走向无限/169
第三章何以致美?/180
第一节从特殊出发,以情感为开端/181
一、从特殊出发/184
二、寻求情感的共通/191
第二节拥有感性的全面丰富性/202
一、回到现实的感性/202
二、自由的劳动创造美/208
三、按照美的规律建造世界,拥有全面丰富性的感性/218
第四章何以实践美? /222
第一节康德论艺术/222
一、哲学人类学视域是康德艺术观的逻辑前提/222
二、合目的性的艺术促进人类内在情感的普遍传达/229
三、如何破解康德艺术观的两个疑点/234
第二节美与艺术/245
一、艺术是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245
二、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有一条隐秘的通道/248
三、艺术具有*强的审美效应/252
第五章何以提升美?/254
第一节美的丰富性:艺术·伦理·宗教/254
一、艺术与伦理/254
二、宗教与伦理/262
三、艺术与宗教/274
第二节艺术让美学成为美学自身/283
一、“爱的自我感的丧失”与美学的缪斯原则/283
二、“出发再涌回”实际生活经验/285
三、哲学美学与追寻真理的多重路径/288
四、走向艺术之美学,塑造艺术的真理性/292
参考文献/29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