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身体理论 审美与消费的经验

身体理论 审美与消费的经验

  • 字数: 19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刘新宇
  • 出版日期: 202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7417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身体在做什么? 人,消费的对象和意义来自信息世界,并且最终将消费于信息世界。这种西西弗斯式的生活并不能让每个人都成为英雄。而人们在炫技式的“消费狂欢”中展示自己的消费能力的同时,其内在原因则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心灵深处的孤独与恐惧,这也的确是现代人生活的荒谬之处。 2.身体被施加了什么? 无时无刻地保持“信号正常”,以被他人和世界所感知。从这个意义上讲,通信工具肉身化了。但当现代消费者以智能化的肉体代替了原始的身体感官的同时,一种虚假的消费体验也蒙骗了主体本身。 当现代消费者在尝试利用科学武器消灭孤独的消费体验的过程时,反而会使自己更加孤独下去,这种俄忒普斯般的厄运犹如一记咒语加之于当下的消费者之上,更增加了一些悲剧色彩。 3.是否只有身体遭遇痛苦时才能重新确认自己? 疼痛令青年们暂时脱离了沉思或实践中的观念世界,重新感受到了身体的在场性,他们借助身体的疼痛体验以满足“自我实现”的渴望与冲动。 4. 现代人能否为孤独的心灵重新寻得栖身之所? 人无论如何都是要生活在自我之中的,不管沿途的景色如何诱人,注定终要面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现代的旅行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加舒适地重返社会,这是旅行者的既定立场。尽管作为抵偿,旅行者必然要忍受旅途中的煎熬,列维- 施特劳斯将之归结为,为了获得道德刺激而需要忍受的“无根”折磨。在漫长或短暂的旅途中,陌生文化的侵入以及社会关系的失踪往往令人怅然若失,本体安全感的缺失成为旅行者面临的头等大事。而相对地,虚假的客观性与人们的好奇心却将道德刺激升华为宝贵的生活经验,一张张旅行拍摄的照片便成为日后我们饶有兴味的谈资与精神资本。
内容简介
身体理论是有关“何为良好身体”以及“身体应当如何”的学问,跨越史学与哲学、本土与域外、传统与现代的多重维度,在人文与社会科学界占据重要地位。本书旨在辨析身体在中国社会的道德合法性转变。华夏文明的身体思想源远流长,体现在身体观念、身体审美、身体意象的认识路径上,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进程下,身体的运作逻辑又同消费主义的关联愈发紧密,构建消费社会的是具身的世界观。在审美与消费的双重语境下,我们谈论西方身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的接受,自然存在着探索与争鸣的空间……
作者简介
刘新宇,山东济南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兴趣为身体理论、性别与家庭、消费社会研究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出版专著《礼俗时刻:转型社会的婴儿诞养与家计之道》。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民族艺术》《妇女研究论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相关研究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目录
引言/001

第一章华夏之身/005
第一节中国身体观念的源流/009
第二节古代身体审美的面向/017
第三节近代身体意象的巨变/028

第二章接受与转义/035
第一节身体的史学接受/038
第二节身体的哲学图景/046
第三节身体研究的路径探索/069

第三章文身问题考辨/081
第一节历史、理论与田野/084
第二节文身的体验与消费/100
第三节文身的生产与审美/119
附录1受访对象基本情况/132
附录2田野笔记节选/134

第四章消费之身/159
第一节触屏时代的消费体验/162
第二节传统技艺的消费反思/171
第三节美好生活与消费社会/177

附录20世纪有关身体与影像的法国学术传统/191
参考文献/242
后记/2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