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林徽因散文精品

林徽因散文精品

  • 字数: 14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作者: 林徽因
  • 出版日期: 2015-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85821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2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要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是的,当历史跨入21世纪的新时代,我们党发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兴中国文化的运动。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中国有史以来优秀的、光明的、优选的、科学的、文明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与文化风采。 就文学创作而言,就是广大作家要接过近现代中国文学名家传递的笔墨圣火,照亮时代的道路,创造文学的繁荣;广大读者则应吸收近现代中国文学的精神力量,认识过去的时代,投身当代的建设。总之,中国的复兴需要大家添光加彩! 回首上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广大作家以此为崇高历史使命,把文字作为投枪匕首,走在时代前列,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发出了代表时代强音的呐喊,振聋发聩,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了新文化运动,创造了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中国现代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兴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历史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我国有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在文学上,她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 1904年6月,林微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幼年随祖父母居住。5岁时,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时移居上海,进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她因父亲在北洋政府任职,所以全家迁往北京,并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4月,她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有名诗人徐志摩,并对新诗产生了浓厚兴趣。 1921年,她跟随父亲回国,继续在培华女中读书。 1924年6月,林徽因和著名学者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1925年,她与文学家闻一多、散文家梁实秋、建筑学家梁思成等筹建“中华戏剧改进社",参加演出交流戏剧艺术。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同年8月,夫妻借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1928年至1930年,林徽因设计了吉林西站,并由梁思成审核建造而成。1931年,她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第二年,她为北平大学设计了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同年4月,她创作了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后几年中,她又在《诗刊》《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
目录
第一辑
悼志摩
山西通信
窗子以外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蛛丝和梅花
彼此
一片阳光
惟其是脆嫩
究竟怎么一回事
第二辑
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设计和幕后困难问题
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
我们的首都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和平礼物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