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调"之建构与解构

  • 字数: 66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张明华
  • 出版日期: 2023-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28179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1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宋调”自身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轨迹,从梅尧臣、苏舜钦和欧阳修开创,到王安石、苏轼进一步发展壮大,再到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对其变革与定型,其名虽同,其实已差别甚大,某些内容甚至已走向相反的方面。由于“宋调”的内涵非常丰富,本书仅从其与现实的离合关系、苦中作乐的抒情特征、融合新旧体诗的形式创变和用典方式的推陈出新等几个方面探讨其建构的过程。南宋诗与北宋诗演化的路径正好相反。北宋是摆脱“唐音”而建构“宋调”的过程,南宋则是回归“唐音”而解构“宋调”的过程。南宋诗与北宋诗差别巨大,并不亚于“宋调”与“唐音”之差别。推动“宋调”解构的力量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江西诗派内部的反省与背离,虽仍有个别诗人继续坚持,但成就不高,一步步削弱了“宋调”的势力和影响;二是“中兴四大诗人”以及四灵派、江湖派连续不断地批判江西诗派和“宋调”,并通过提倡晚唐诗来消解“宋调”的残余势力。三是随着理学和禅宗的社会影响更加深入,二者共同具有的反文学思想破坏了文学健康发展的根基,自然也成为解构“宋调”的重要力量。
作者简介
张明华,安徽阜阳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文学方向,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宋代诗歌、集句文学和地方文献整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文化视域中的集句诗研究”“芦花湄集校注”和“集李商隐诗文献整理与文学研究”三项国家课题,出版《徽宗朝诗歌研究》《西昆体研究》《芦花湄集校注》《集句诗文献研究》《集句诗文学研究》《文化视域中的集句诗研究》《集句词研究》等专著二十多种,并在《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十多篇。
目录
绪论
上编
第一章从注重功利到回避现实
第一节“宋调”形成期:功利性成为诗歌要素
第二节“宋调”发展期:诗歌成为政治工具
第三节“宋调”定型期:诗歌最终远离现实
第二章苦中作乐
第一节经年种花满幽谷:欧阳修的谪宦书写
第二节九死南荒吾不悔:苏轼的贬所抒怀
第三节未到江南先一笑:黄庭坚痛改诗罪
第三章古体近体之融合
第一节梅、苏、欧改造古体诗
第二节王安石改造近体诗
第三节苏轼以近体革新古体
第四节黄庭坚以古体革新近体
第四章以才学为诗
第一节情态毕出:王安石用典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