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竺可桢全集 第1卷

竺可桢全集 第1卷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作者: 竺可桢
  • 出版日期: 2023-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28791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4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2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竺可桢 20世纪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心怀仁爱,吐纳四海风云,肩担民族道义 笔诠求是,穷格天地万物,尽显理性光辉 ★竺可桢日记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 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之于世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 往事因亲历而鲜活 38年连续记述,1000余万字完整存世 一代宗匠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本卷收录1966—1967年的竺可桢日记。
内容简介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为第1卷,收录竺可桢1916—1928年的文章、讲演词、工作报告、会议提案、书信等68篇,另有专著3种。这些文稿比较集中地发表在《科学》《东方杂志》《史地学报》等刊物上。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庚款生”,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气象学。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在留美期间,竺可桢成为中国科学社的首批社员,并开始参与《科学》杂志的编辑工作,撰写过大量通俗科学文章。在中国科学社后来每年一次的年会上,也多有演讲和论文发表。 回国后的竺可桢,先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恰逢该校转制。自1921年起,他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在这里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地理学通论》和《气象学》两种讲义,成为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教育的奠基性教材。 1925年1月,东南大学发生“易长风潮”,竺可桢于本年夏离校,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史地部部长,潜心著述,接连发表了《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纪述》《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等重要文章。1926年到南开大学任地理学教授,于此就地取材,成文《直隶地理的环境和水灾》。同年作为中国科学社的代表入组中国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第三届泛太平洋学术会议。 1927年夏,竺可桢回到南京,就任第四中山大学(易名于东南大学,后又改称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同年秋,在中国科学社第十二次年会上被选为理事长。 自1927年11月起,竺可桢参与中央研究院筹备工作,1928年2月成立气象研究所,任所长。而真正反映他履新赴任的文字则始于1929年。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很好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目录
路甬祥序 5
张劲夫序 7
叶笃正序 11
施雅风序 15
孙鸿烈序 19
前言 21
编例 27
第1卷说明 29
1916年
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1
朝鲜古代之测雨器 9
地理与文化之关系 11
五岳 23
钱塘江怒潮 24
古谚今日观 27
1917年
微苏维火山之历史 30
孛赖施奈豆《中国植物学》短评 36
中外茶业略史 39
四川自流井盐矿 42
卫生与习尚 45
中国人之体格 47
论早婚及姻属嫁娶之害 50
中国人之体格再论 52
食素与食荤之利害论 54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