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基于反事实法的分析

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基于反事实法的分析

  • 字数: 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毛运意
  • 出版日期: 202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045694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1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与我国全球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我国作为世界上优选的发展中国家与转型经济体,在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与新兴经济体开始竞争,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领域与发达经济体的竞争不断加剧。在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全球分工体系与产业价值链下,传统的“规模扩张、顺差累积、大进大出”贸易模式究竟是技术跃升、产业赶超的“跳板”还是价值锁定、低端产业的“枷锁”,是分工深化、错位竞争的“崛起之路”还是资源消耗、污染转移的“方便之门”,成为亟待验证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本书试图以出口隐含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将中国出口贸易规模扩张与输入端的能源消耗、输出端的环境扰动结合起来,从直接消耗、间接消耗两个度开展出口隐含碳排放的规模测算与结构分析,从投入产出关联视角探析出口隐含碳的形成机制与传导效应,并从能源结构清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碳污染转移防治等方面提出加快出口贸易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建议。本书的出版,可以为高校、政府、企业以及其他领域对出口隐含碳排放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构建“初始产出—中间消耗—出口值”解释性框架与“结构分解—效应测度—因子识别”分析范式,将出口碳排放界定为基于直接消耗的出口碳排放I与基于间接消耗的出口碳排放II,通过开展基于反事实构造的结构分解,分别对上游产出环节、中游中间消耗环节与下游出口环节的“碳偏向性”进行确认与比较,识别出口碳排放的“初始来源”与纵向传导机制,并对纵向传导机制中一次传导与二次传导的扩散放大效应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强度。
作者简介
毛运意,男,西南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现任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出口碳排放。
目录
第一章导言/1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第二节思路设计与内容安排/4
第三节数据来源与方法说明/8
第二章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研究综述/13
第一节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研究现状/13
第二节出口隐含碳排放规模测算的投入产出法应用/15
第三节出口隐含碳影响因素识别的结构分解法应用/18
第四节反事实构造的原理释义及其在贸易领域的应用/20
第五节出口贸易“污染避难所”效应与“技术溢出”补偿效应/21
第六节文献评述/23
第三章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变化动态:部门、产业与群组分布/25
第一节研究命题的提出与基础模型设定/25
第二节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规模与趋势分析/31
第三节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部门分布与比重分析/38
第四节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基于要素密集度的产业分布/51
第五节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基于碳强度的群组分布/69
第六节本章小结/83
第四章出口隐含碳排放形成机制:因子组合与二元边际/85
第一节因子组合:出口隐含碳排放的横向传导机制/85
第二节“碳转移”:出口隐含碳排放的横向调节机制/110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