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博雅英华 古代政治与制度(唐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东晋门阀政治+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全5册)

博雅英华 古代政治与制度(唐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东晋门阀政治+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全5册)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田余庆
  • 出版日期: 2012-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04351
  • 版次: 5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4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博雅英华·古代政治与制度,学术水准的原创性学术著作,出版近二十年来,不断修订重印,广受好评。
内容简介
《东晋门阀政治》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古政治史中"东晋门阀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独特考察。《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本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专著。全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缭乱的变化,逐一作了细致考证与论述。主要特点是:1.对历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权力,提出了与前人接近不同的新看法。历史上频出现的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制度言,全可通过这一新看法得到解释。2.不同意长期以来流行的宰相制度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相权力之争说。3.详细探讨秘书咨询官员的职掌、任务,特别是其出现、演变的历史背景。4.将政治制度与宫廷内外的建筑布局联系起来分析,这是一个前人很少留意的新视角。本书对整个两千年政治制度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性。《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第三版)》中华帝国的官僚政治是以文士兼为官僚的“士大夫”为治国者,士大夫阶层的存在,是一种独特政治文化形态的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就这种“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展开叙述,由此来对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和机制加以解析。作者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至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最终在汉代的儒生与文吏、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的过程中,奠定了中华帝国“士大夫政治”的牢固基础。适用于历史及政治文化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科举之名始于宋代。唐代贡举制度宋以后也习称为科举,因为它已具备了科举制的最基本的特征,故本书亦以科举名之。本书追述了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论述了科举在唐代选官制度中的地位变化,对唐代科举制度中常科和制科中一些主要问题、科目选和学校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还探讨了进士科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并对由科举制度发展而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请托行卷盛行、门荫衰落和进士家族、社会等级再编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作者简介
田余庆,北京大学教授。 祝总斌,1930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尤长于政治制度史和法律制度史。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等。 阎步克,北京大学教授 吴宗国,1934年出生于南京,祖籍江苏如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目录
《东晋门阀政治》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