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沿波讨源 媒介、符号与中国文学流变研究

沿波讨源 媒介、符号与中国文学流变研究

  • 字数: 29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朱恒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116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清理了媒介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媒介的角度为文学的发展寻找到了终极的“物质动因”,并详细论述了媒介与符号、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本书尝试建构了新的文学史观,分别从媒介和符号的角度重新进行了中国文学史的断代分期,得到了不同于以前的分期结果。本书对中国诗歌体裁的演进原因及路径从媒介和符号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找到了推动文体发展的本质力量,提出了“乐诗”、“文诗”的新文类。
目录
第一章媒介、符号与文学
第一节语言的符号性
第二节符号的媒介性
第三节书写媒介、语言和文字
第四节印刷术:媒介、符号功能的放大器
第二章媒介、符号与中国文学史分期
第一节中国文学史分期的探索
第二节媒介、符号与文学史
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媒介分期
第四节中国文学史的符号分期
第三章媒介、符号与中国诗歌体裁的嬗变
第一节乐诗:“言”对“乐”的倚重
第二节赋:由“言”向“文”的过渡
第三节文诗:“文”对“言”的控制
第四节白话诗:“文”向“言”的回归
第四章媒介、符号与中国诗学论争
第一节所指偏向与能指偏向
第二节能指的游戏与所指的救赎
第三节所指驱动与能指驱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