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格兰维尔·威廉姆斯刑法学教科书 1 犯罪论编

格兰维尔·威廉姆斯刑法学教科书 1 犯罪论编

  • 字数: 6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英)丹尼斯·贝克
  • 出版日期: 2023-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731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0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1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格兰维尔·威廉姆斯刑法学教科书》(Glanville Williams Textbook of Criminal Law),以该书第一、二版作者格兰维尔·威廉姆斯教授命名,被誉为英语世界引用率优选的刑法学教科书之一,其涵盖范围极其广泛,除了法学知识外,还包括相关分析思路与技巧,为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普通法系国家的学生、研究者乃至实务人员广泛使用。目前,本书已经修改至第四版,现在的作者丹尼斯·贝克教授在前人基础上对概述作了进一步修订、完善和增补,堪称旷世巨著,影响力极大。《格兰维尔·威廉姆斯刑法学教科书》引进后被分为三卷:犯罪论编、抗辩论编、典型罪编。本书第一卷为犯罪论编,涉及犯罪定义、犯罪构成诸要素、犯罪过程及其形态等犯罪论的内容,涵盖广泛、讨论充分。作者以提问、作答的方式讲述刑法专业内容,鞭辟入里,深入浅出。
作者简介
丹尼斯·贝克(Dennis J·Baker),剑桥大学博士,现为英国德蒙福特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DMU)教授,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观点被普通法国家刑事司法实践大量引用,著述颇丰。李立丰,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会理事、吉林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法学会环境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吉林省法学会东北亚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修学者;曾任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法学部客员教授等学术职务,曾全奖赴美攻读法学硕士(LLM)学位;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CSSCI期刊、辑刊发表相关论文、译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已出版4部个人专著,30余部英文、日文译著;2018年当选第三届吉林省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目录
第1章犯罪与刑法
第1节研究范畴
第2节犯罪之诉
第3节广义及狭义违法行为
第4节法律的司法发展
第5节违法行为的分类
第6节刑法与民法
第7节犯罪的定义
第8节惩罚的正当性
第2章法官与陪审团
第1节证明义务的归属与程度
第2节提出“诉由不成立”动议
第3节对检控方有利的规则
第4节抗辩
第5节辩护方承担的证明责任
第6节法律与事实
第7节对陪审团的上诉控制
第3章刑法的宪法及道德
第1节实体刑法的
第2节不得溯及既往
第3节已决事项不再理原则
第4节公平审判权
第4章故意
第1节犯行与犯意
第2节故意的本意
第3节间接故意:对附随后果的明知
第4节故意的证明
第5节一般故意与转移故意
第5章轻率与过失
第1节刑法中的轻率
第2节主观轻率
第3节过失的定义
第4节处罚过失的正当性
第5节残疾被告
第6章针对情节的罪过
第1节行为的情节
第2节针对情节的故意
第3节对于明知的要求
第4节违法行为的容认
第5节针对情节的轻率
第6节针对情节的过失
第7节法律未明确规定主观犯意的犯罪中的事实错误
第8节针对事实和抗辩事由的认识错误
第9节针对被害人或危害类型的错误
第10节犯意、价值判断与严格责任
第7章严格责任
第1节犯意与严格责任
第2节严格责任的概念
第3节规则的扩展
第4节解释原则
第5节使用与导致
第6节持有犯
第7节持有管制药物
第8节持有火器
第8章行为归责:替代责任
第1节在缺乏被告人行为的情况下存在的严格责任
第2节行为归责
第3节默示归责:执照类型的案件
第4节成文法中动词的解释:出售
第5节《制造和使用规则》中的“使用”
第6节“使用”本身
第7节“个人化”的动词
第8节犯意
第9章法人与严格责任的例外
第1节法人
第2节识别
第3节法人刑事责任政策
第4节自然人雇主与识别原则
第5节无过失抗辩
第10章犯罪的客观要素
第1节广义的犯行
第2节作为
第3节不作为
第4节持有
第5节行为与故意的共时性
第6节缺乏相关行为的违法犯罪
第7节缺失的要素
第11章因果关系
第1节导致危害结果及危险状态
第2节事实的必要条件关系
第3节因果关系与巧合的过失
第4节法律归因
第5节发挥作用的实质原因:重大原因抗辩
第6节作为重要共同原因的医疗处遇
第7节错误行为或正当行为所产生的共同重要原因
第8节意外扭曲原则
第9节普通危险原则
第10节合理预见测试
第11节合理预见与替代原因
第12节被害人方面的过失加功
第13节不作为与因果关系
第14节无须承担责任的介入方
第15节惊吓致死与“蛋皮脑壳规则”
第12章共犯
第1节共犯的层级:正犯
第2节从犯
第3节标准共犯中作为行为要素的怂恿
第4节帮助
第5节标准共犯的主观要素
第6节针对情节的轻率
第7节对其他犯罪的轻率
第8节正犯承担过失责任的情况
第9节正犯承担严格责任的情况
第10节共同目的共犯的行为要件
第11节共同目的共犯的主观要素:推定罪过
第12节依据法定义务实施的行为
第13节过失帮助行为
第14节公平定罪与刑罚适当
第15节警方线人
第16节犯罪中止
第17节立法排除:附带当事人与被害人规则
第18节刑法中的共犯及其
第19节作为无辜代理人的无辜代理人
第20节准无辜代理人
第21节公司管理人员实施的法定犯罪
第22节刑法中的事后帮助
第13章未遂
第1节未完成罪
第2节未遂犯的适用范围
第3节未遂之处罚
第4节主观要素
第5节未遂行为
第6节不能犯
第7节未遂与从犯
第14章共谋
第1节共谋及其目标
第2节法律定义
第3节合意
第4节与其他未完成罪相关的共谋
第5节共谋指控的赞否两面
第6节犯罪目的
第7节主观要素
第8节必须存在两名以上共谋者
第9节共谋者的免责
第10节与豁免责任的当事方的合意
第11节不能犯
第15章其他未完成罪
第1节煽动
第2节故意怂恿与帮助
第3节间接故意参与多项或替代犯罪
第4节试图怂恿或帮助无辜代理人
第5节企图之未遂/企图与2007年《严重犯罪法》
第6节无效怂恿:行为可责性与因果连接
第7节间接怂恿
第8节取消共犯未遂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