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古礼制遗存与文论形态研究

上古礼制遗存与文论形态研究

  • 字数: 20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余琳
  • 出版日期: 202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182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研究上古礼制遗存与古文论早期思想的相关性,分为四个章节,其内容概括为以下四方面:(一)从考古遗存看三代审美风尚。上古三代虽时代久远,但其中蕴含的早期审美经验、审美心理机制等为后来文论话语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前理论准备,而三代考古出土的实物遗存则可与传世之审美心态互相对比印证,获得两者在感性上的关联性。(二)从符号构成角度切入古礼表意机制研究。上古礼制是统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庞大意义网络。礼仪表意虽与语言体系不同,但蕴含了与言语相似的构思机制,如概念对举、写实与象征的体认等,因此在内在话语的生成机制上,礼仪体系与话语言说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三)在古文论母题生成的过程中,观察上古礼制的重要促进作用。古礼中的核心概念如“文质”、“中庸”、“中和”等后来大多演变成古文论的核心范畴,但均经历了一身份转移之过程,其基本模式为先在礼制语境内进行前理论时期的意义提炼,获得稳定内涵之后逐渐移植进入古代文论的话语体系之内,获得不断衍生发展的动力。(四)研究上古礼制与文体发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上古礼制环境形成了特定的言说方式,形成一系列功能性文体,如命、告、诰、训、赞等,成为文学文体的前身,同时,礼仪特定的言说需求也促进了新兴文体的出现与振兴。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三代礼制遗存与审美形态
第一节夏墟遗址中礼器特征与夏之“质”
第二节商文化遗址中器物演变特征与商代审美形态
第三节继承与流变
——周式器物特征与周代文化形态
第二章上古礼仪的符号形式与意义表达
第一节试论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中礼器符号类型与表意途径
第二节商代青铜方尊的造型演进及表意原则
第三节写实与象征:符号视野下晚商兽尊的存在形态与意义生成
第四节西周祭祖礼仪中的符号生成与文本结构
第三章从上古礼制到文论思想:话语溯源与跨界
第一节“质”的起源形态及审美传统形成
第二节西周礼“文”建构与“中和”审美形态发生
第三节从苞苴之礼看上古礼义之生成方式
……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