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研究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研究

  • 字数: 38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张硕勋,王晓红,常嘉容
  • 出版日期: 202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158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元杂剧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趣,而且也是元代社会的“活化石”。本书立足于传播学视角,将杂剧艺术视为重要的传播媒介,通过拉斯韦尔的“5W模式”,结合文献阅读和个案分析,全面探究了元杂剧在鼎盛时期的生成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进行传播和扩散的。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戏曲、戏剧与杂剧辨析
五 研究方法
六 研究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杂剧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邈远的历史:元杂剧的源流追溯
一 巫觋歌舞
二 百戏倡优
三 歌舞戏与滑稽戏
四 宋杂剧与金院本
五 从南戏到元杂剧
第二节 鼎盛的背后——元杂剧繁兴的原因
一 元杂剧兴盛的内部原因
二 元杂剧兴盛的外部原因
第二章 杂剧在元代的生产
第一节 元代杂剧创作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
一 元代审美观念的递变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
二 元代宗教文化繁盛,迷信盛行,元杂剧创作空间空前扩大
三 玩世观念的风行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元杂剧对过往历史余晖的承接与再造
一 元杂剧创作中对早期历史的重构与再造
二 元杂剧创作中对唐代传奇的改造
三 元杂剧创作中对两宋故事的增饰
第三节 沉沦失意与才华宣泄:元代文人儒士的杂剧生产
一 顾影自怜:才人与元杂剧的勃兴
二 相濡以沫:书会聚合对元杂剧创作的推动
第四节 愁苦的挣扎:低官下吏的杂剧编排与理想赋予
一 低微乐官——广博的杂剧传播者
二 微贱儒吏——深刻的杂剧生产者
第五节 自卑的超越:优伶戏班的加工与再造
一 元代优伶的角色与地位
二 独立枝头:女伶歌伎的杂剧创作
三 走街串巷:家庭戏班对杂剧的再加工
第六节 元杂剧的创作体制与作家心态
一 元杂剧的创作体制
二 元杂剧作家的创作思想及态度
第三章 杂剧在元代的媒介功能
第一节 元杂剧艺术审美的营造与扩散功能
一 元杂剧的媒介协调、宣导与培育功能
二 杂剧的艺术美学规范功能
三 元杂剧的审美观念沟通与形塑功能
四 元杂剧的替代性满足与心理宣泄功能
第二节 元杂剧的文化传播功能
一 元杂剧对历史文化的演绎、传播与重构
二 时代精神的反映与反思功能
三 对市民意识的呈现与熏染功能
四 对理学思想的批判与改造功能
第三节 元杂剧的舆论塑造与引导功能
一 元杂剧对民间舆论形成的影响
二 以剧为媒,实现舆论控制
第四节 元杂剧敦励薄俗与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
一 封建统治的需求与强化
二 元杂剧教化功能的失范与衰微
第四章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路径
第一节 元杂剧传播对宋金戏曲传播路径的承接
一 宋杂剧的多元传播与路径开拓
二 宋辽金之间的戏剧交流与传播
三 南戏的营销传播与西散北顾
四 蒙古文化对戏曲传播的推动
第二节 口耳相传——生生不息的杂叙话谈
一 元代口头传播的复兴
二 口头传播对元杂剧的影响
三 元杂剧的口头传播
第三节 选编刊刻传抄——元杂剧艺术的承袭与传播
一 文本传播的延续
二 文本传播的影响
第四节 勾栏戏台——市井乡野的娱乐生活
一 舞台传播的发展
二 元代戏曲舞台的类型
三 偏倚时间的杂剧传播媒介
四 元杂剧舞台传播的特点
第五章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内容


第一节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内容概况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