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心智的生命观与后人类社会议题

心智的生命观与后人类社会议题

  • 字数: 25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恒威
  • 出版日期: 2023-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173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心智的生命观认为,心智本质上是一个生命现象或有机体现象,要全面地理解心智首先要深刻认识生命的本性,即生命本质上是一个源于内部自我生产过程(新陈代谢)的自我维持体系。心智的生命观将当代生命理论、具身心智、生成认知、预测加工、自体平衡等不同思想路线融会贯通,并据此讨论当代心智科技、日益多样的“会聚技术”、技术增强等不断挑动起来的与各种技术文化思潮、人类存在性危机相关的后人类社会的议题。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心智的生命观
第一章 自创生:生命与认知
第一节 引言:生命-心智连续性论题与自创生
第二节 生命组织与自创生
一 自创生的定义
二 自创生的标准
第三节 自创生、生命和认知
一 马图拉纳和瓦雷拉的观点
二 博登的观点
三 比特博尔和路易斯的观点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从实用主义到预测心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生命演化中的(认)知-行(动)关系
一 浑然一体的感觉-运动
二 感觉-运动循环
三 基于表征的行动
第三节 实用主义:认识论与生命
一 实用主义之根本
二 反对旁观者式的认识论和对经验概念的改造
三 探究的模式
第四节 预测加工、行动与生命
一 生成认知
二 预测加工概要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生成的自我
第一节 自我观:实体论、错觉论、中道论,与生成论
第二节 佛学的“无我”思想
第三节 最小生命自我的自创生机制
第四节 建构“无我之我”的一般原则
第五节 感觉运动自我的自我限定
第六节 结语
第四章 人工意识与整合信息理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从神经元群选择理论到整合信息理论
一 IIT的立场和思路
二 TNGS:意识的现象学本质与神经机制
三 II3.0:意识的现象学公理与物理公设
第三节 IIT的哲学蕴含
一 核心同一性
二 复合体与聚集物
第四节 对人工意识问题的回应
一 脑是选择系统而不是指令系统
二 内在因果力无法被计算和模拟
第五节 结语
第二部分 人工智能威胁与后人类社会议题
第五章 人工智能威胁与心智考古学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人工智能威胁论之种种
一 Ⅰ型:工具性威胁
二 Ⅱ型:适应性威胁
三 Ⅲ型:观念性威胁
四 Ⅳ型:生存性威胁
五 关于威胁的进一步辨析
第三节 心智考古学
一 潘克塞普的心智考古学
二 自创生与规范性的起源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对人工智能奇点论的批判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我们的观点和思路
第三节 心智与生命
一 从生命开始
二 自我维持与生命组织
三 生命与新陈代谢
四 论证1:心智不只是智能
第四节 生命与感受
一 自体平衡
二 感受与智能
三 达马西奥对奇点的批判
第五节 生命不是机器
一 博登的推演
二 论证2:新陈代谢是不可计算实现的
第六节 结语
第七章 赛博格与(后)人类主义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演化中的赛博格
一 混合1.0:控制论与前赛博格
二 混合2.0:从宇航学中诞生的赛博格
三 混合3.0:触及心智的赛博格
第三节 赛博格的挑战:从人类到后人类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后人类社会图景与人工智能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不同含义的“后人类”思想
第三节 后人类社会与技术文化思潮
一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社会与人类中心主义
二 生命的演进——赛博格社会与超人类主义
三 人类的落幕——技术奇点社会与技术决定论
第四节 人工智能在后人类社会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第五节 结语
第三部分 再启两种文化的对话
第九章 认知科学中的第三种文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两种文化
一 两种文化的分野和分裂
二 两种文化的旨趣和气质
第三节 认知科学与第三种文化
一 两种文化在认知科学中互动的两种可能性
二 认知科学中第三种文化的形态
第四节 结语
附录
附录1 预测心智:一个可能的统一认知理论
附录2 《万物的古怪秩序》的译者后记
附录3 人工意识与当代意识理论
附录4 意识神话
附录5 罗伯特·罗森的预期系统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