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 字数: 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祝鹏程
  • 出版日期: 2023-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178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年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一部创新之作。全书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核心观念为切入点,来观照当下中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情况。作者以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声为个案,全面考察其在当代北京文化市场中的传承状态、生产过程与社会效应,挖掘其对于当下民众的多元意义,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在与《公约》的对比中揭示国内非遗保护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描绘出民间社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有的理想状态。全书突出展示了民间文化资源介入公共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对于推进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的社会参与不无裨益。
目录
绪论
一 从物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更新
二 研究个案的确立:市场化进程中的北京相声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四 本书的研究方法
五 本书涉及的主要相声术语
第一章 从市井到庙堂:前非遗时代的相声
一 市井相声:内生驱动型传承(1850—1949年)
二 外力改造型传承:成为寓教于乐的民族艺术(1949—2000年)
三 民族艺术·庙堂遗产:相声经典化之路的得与失
第二章 成为非遗后的相声:多元主体的保护实践
一 政府主导式保护
二 市场化经营式保护
三 民间自发式保护
四 传承方式的变化
五 多元主体保护实践模式的形成
第三章 想象民族传统:小剧场相声的言说与实践
一 “本真性”与小剧场相声的相遇
二 周末相声俱乐部:展演民族精华
三 德云社:再现“国粹”
四 本真性:一个神话的功能与悖论
第四章 从“打内”到“打外”: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相声生产
一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
二 大众传媒影响下的艺术生产
三 从“打内”到“打外”:文化多样性的可能性与困境
第五章 让民间发声?:作为公共言论的相声
一 作为公共言论的相声:回顾和展望
二 当代相声的言说境遇:在对话与“喉舌”之间
三 非主流相声:狂欢与民粹
四 理性言说的漫漫长路
结语
一 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主体保护实践的可能性
二 工具理性引导下的保护实践:忽视人的权益
三 “社区赋权”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性
四 反思《公约》的制度设计:对非遗保护有效性的反思
五 国内非遗研究的局限与克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