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程学 无尽的前沿

工程学 无尽的前沿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作者: (美)欧阳莹之
  • 出版日期: 202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28790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科学与工程学,相辅相成!本书与绘就美国科学发展蓝图的《科学:无尽的前沿》遥相呼应,展现工程师和现代工程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创新性作用,进而引领科学进步之路! ★ 千锤百炼,勇攀高峰!本书汇集了“挑战者”号失事、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凯悦酒店坍塌事件、博帕尔化学工厂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等诸多案例,揭示工程师们如何从冗长的失败清单中汲取深刻的教训,不断完善设计和流程,竭力避免工程技术灾难,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 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让未来尽在掌握!本书借助福特汽车和丰田汽车的革新、花旗公司总部大厦的设计、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的传播等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带你理解跨学科合作和设计创新对现代工程学的重要意义,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政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之路!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工程的世界里,科学和工程、技术和研究之间的根本差别正在快速消泯之中。本书展示的是:随着21世纪的曙光降临,自然科学家的目标——发现未知的,工程师的目标——创造未有的,两者正在经历一种靠前的一体化趋同过程。 作者广泛地论证了:当今的工程学不仅是科学的合作者,而且两者同等重要。通过简略地提及工业实验室、化学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出现,机床工业和汽车工业旋风般的历史进程,以及核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她的著作展现了现代工程学的壮阔图景:它的历史、结构、技术成就和社会责任性,它同自然科学、工商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作者擅长利用案例进行研究,例如F-117A“夜鹰”隐形战斗机、波音777客机的开发,以及亥维赛等工程师兼科学家型、福特和比尔·盖茨等工程师兼企业家型、斯隆和韦尔奇等工程师兼经理型等杰出人物的实践,给广大读者一种清晰的感悟:工程学必将在未来科学研究中发挥基本作用。
作者简介
欧阳莹之(Sunny Y. Auyang),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科学学家,先后在中国上海、香港,以及美国就读小学、中学、大学,197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美国惠普公司供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20余年。1992年以来,她的研究兴趣转向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哲学考察。除了本书外,她还著有《量子场论如何可能?》(How Is Quantum Field Theory Possible?,1995)、《复杂系统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Complex-system Theories, 1998)、《日常生活和认知科学中的心智》(Mind in Everyday Life and Cognitive Science, 2001)等。
目录
001 中文版序
005 译者序
001 第一章 导论
009 第二章 技术腾飞
009 2.1 从实用技艺到技术
023 2.2 结构工程越来越数学化
034 2.3 机器试验
047 2.4 科学与化学工业
063 2.5 电力和通信
075 第三章 信息工程
075 3.1 从微电子技术到纳米技术
087 3.2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104 3.3 无线通信、人造卫星和因特网
121 第四章 处在社会中的工程师
121 4.1 社会进步与工程师形象
137 4.2 研究与发展中的伙伴关系
151 4.3 对经济部门的贡献
161 第五章 设计创新
161 5.1 以负反馈方式进行的发明思维
178 5.2 系统工程中的设计程序
189 5.3 航空器研发中的“联合攻关”
207 5.4 从机载计算机到门铰链
218 第六章 实用系统的科学
218 6.1 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中的数学
233 6.2 信息论与控制论
247 6.3 风洞实验与因特网模拟
259 6.4 综合性的材料工程学
268 6.5 生物工程学前沿
278 第七章 工程师背景的领导者
278 7.1 汽车产业的行业领军人物
297 7.2 公共政策与核动力
311 7.3 管理技术风险
330 附录A 工程师的统计概况
337 附录B 美国的研究与开发
341 注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