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

  • 字数: 67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作者: 韦力
  • 出版日期: 202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31022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4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中,儒学思想已长久而深刻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以及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过程中。本书从梳理儒学学派发展脉络切入,纵观解读了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讲述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嬗变的各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儒家派别的起源、继承和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讲解。通过本书,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对儒家及儒家学派史有系统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演进的底层逻辑。
作者简介
韦力,国际儒联出版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著有《觅圣记》《觅文记》《觅诗记》《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古书之爱》等三十余部专著。
目录
第一章儒学的产生及相关概念
一、儒、儒家、儒学
二、儒家创始人
三、儒家主体思想
四、儒家核心概念
五、初期分化:儒分为八
六、曾子学派:以孝为本
七、思孟学派:子思,强调中庸
八、孟子:性善论
九、荀子:性恶论
第二章儒学定于一尊的时代
一、尊儒时代背景及原因
二、礼制的确定者:叔孙通
三、经学的先声:陆贾
四、从儒道之争到独尊儒术
五、经学的两大流派: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六、汉代古文经学的四次抗争
七、汉末今文经学的反击
八、郑玄遍注群经,会通今古文
第三章魏晋玄学下的儒学
一、三国时代的儒学
二、王学郑学之争
三、易学的象数派与义理派
四、南朝经学派与北朝经学派的异同
五、南朝经学派名家
六、北朝经学派名家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注疏之学
一、南北两派儒学的统一
二、河汾学派
三、以音释义,训义兼辩
四、钦命诸儒共修《五经正义》
五、刊刻九经《石经》,平议《孝经》派别
六、盛唐三贤创新《春秋》学派
七、韩愈重立儒统
八、李翱:强调复性,开宋代理学之先河
九、晚唐五代儒学
第五章宋代新儒学——理学
一、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
二、荆公新学
三、温公朔学
四、元公濂学
五、横渠关学
六、苏氏蜀学
七、尧夫数学
八、二程洛学
九、程门四先生
十、道南学派
十一、湖湘学派
十二、金华学派:经史并重,传承中原文献之学
十三、永嘉学派
十四、永康学派:王霸义利之辩
第六章朱陆异同:理学与心学的很好
一、晦庵闽学:朱熹,性即理
二、象山心学:陆九渊,心即理
三、勉斋学派:传承儒学道统
四、沧州学派:播朱学于世间
五、西山学派:使理与数灿然于天地间
六、九峰学派:数尽万物之则,尽天下之理
七、清江学派:与朱熹同撰《小学》
八、北溪学派:心为太极
九、木钟学派:朱子传《诗》《易》弟子,以理解经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