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向协商的德育:现代性德育的困境与超越

走向协商的德育:现代性德育的困境与超越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严从根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57224966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坚持启蒙中反思启蒙,在推崇现代性德育中反思现代性德育,在倡导公共性教育中构建协商德育体系。
内容简介
主体性德育和主体间性德育是现代性德育的具体形态。这两种德育虽充分尊重人的权利和自由,却未有效解决个人自主和公共自主、德育合法性追求和合法律性追求、权利个人培养和国民培养、道德要求和伦理要求之间的关系,致使德育易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实施公共性教育,培养公共人,既可充分彰显现代性德育尊重个人权利的积极意义,又可避免其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为了有效实施公共性教育,本书提出协商德育的观点,指出协商德育是公共性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实施方式,能有效培养人的公共精神,让人成为公共人。为了有效实施协商德育,教师既要成为启蒙者,又要成为教化者;既要善于实施观念层面的启蒙,也要善于实施日常生活启蒙。
作者简介
严从根,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执行负责人。兼任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德育研究,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撰写《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等著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浙江省教学成果奖7项。
目录
第一章 现代性德育的“文”与“质” 第一节 公民教育 1 一、推进现代性追求的时代呼唤 2 二、廓清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视角 3 三、批判传统教育的一个新视点 6 四、公民教育:展望未来的一个新起点 9 第二节 主体性德育 11 一、主体性德育的本质与类型 12 二、主体性德育思想的思维与践行困境 13 第三节 主体间性德育 17 一、理论形态 17 二、践行困境 20 三、模式抉择 23 第二章 现代性德育的“矛”与“盾” 第一节 个人自主和公共自主 26 一、两难表现之样态 27 二、 两难困境之根源:私人自主与公共自主之间的冲突 29 三、 在私人自主与公共自主之间架构起协商对话的桥梁 31 第二节 合法律性和合法性 34 一、德育改革合法律性和德育改革合法性释义 34 二、现实窘境:矛盾冲突 35 三、正确抉择:动态调适 37 第三节 权利个人和国民 41 一、 新文化运动前:“培养国民”压倒“培养权利个人” 42 二、 新文化运动前期:“培养权利个人”压倒“培养国民” 43 三、 新文化运动后期及其后:“培养国民”重新压倒“培养权利个人” 45 四、 改革开放以来:“培养权利个人”重新压倒“培养国民” 46 五、反思和展望 48 第四节 道德与伦理 51 一、道德与伦理 51 二、道德凸显和伦理隐退的德育样态 55 三、道德凸显和伦理隐退的德育危机 59 四、伦理规定道德:中国德育再出发 61 第三章 新德育中的“启蒙”与“反思启蒙” 第一节 启蒙中反思启蒙 66 一、继续启蒙 67 二、推陈出新 68 三、审慎的理想主义 71 第二节 新德育的合法性审视 73 一、德育合法性审视的必要性和依据 74 二、制度伦理教育 77 三、社群主义的德育 82 四、新时代儒家的德育 87 第四章 公共性教育的“破”与“立” 第一节 公共性教育 93 第二节 公共空间意识教育 98 一、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意识和成人 98 二、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时代意义 100 三、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 102 四、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 104 第三节 公共理性教育 107 一、公共理性 107 二、公共理性教育缺失及其危害 108 三、公共理性的培育 110 第四节 生态公民教育 114 一、生态公民和生态公民的道德责任 114 二、生态方面的分内责任和分外责任 117 三、此处与当下:生态公民的道德责任教育 120 第五章 协商德育的“呼唤”与“建构” 第一节 协商德育的时代呼唤 124 一、现代性筹划的祈求 125 二、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需要 128 第二节 协商德育的建构 130 一、新方式 130 二、新概念 132 三、新视角 134 四、新愿景 136 第三节 协商德育的体制保障 137 一、行政权力主导:强制德育蔓延的“温床” 137 二、 多元权力竞争:协商德育“生根发芽”之“肥沃土壤” 138 三、 走向多元权力竞争的学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 141 第六章 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第一节 启蒙者与教化者 145 一、师生关系中的双重结构 145 二、“ 启蒙者”和“教化者”之间:身份认同的冲突 148 三、反思均衡:教师身份认同冲突的消解 150 四、深思熟虑的判断 153 第二节 日常生活启蒙与使命自觉 159 一、对已有研究的审视 159 二、观念层面启蒙的社会批判和教师的新使命 162 三、教师日常生活启蒙的使命和社会主体的培育 164 四、教师日常生活启蒙能力 167 第三节 “优雅知识人”与读书中生活 173 一、教育梦与教师教育梦 174 二、掌握精神引领艺术的“优雅知识人” 175 三、自由生活能力与专业劳动能力 179 四、读书中生活 181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184 二、外文文献 195 后 记 19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