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儿童共情 特点、归因与培养

儿童共情 特点、归因与培养

  • 字数: 31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颜志强
  • 出版日期: 2023-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159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共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继承、发扬和培养。同时,共情也是儿童发展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求应具备的重要软实力,《儿童共情:特点、归因与培养》以儿童共情为研究重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基于理论回顾和实证研究,《儿童共情:特点、归因与培养》提出了具有一定学术前瞻性的儿童共情的注意双加工模型,并在分析学前期儿童共情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儿童共情的多条路径,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儿童共情:特点、归因与培养》适合作为发展心理学或学前教育学的教师、研究生和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共情是走向和谐社会的基石
一 共情促进人际间和谐相处
二 共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 共情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第二节 共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共情缘起
二 当代共情研究中的概念辨析
三 共情研究中对于疼痛共情的关注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共情的理论
第一节 共情研究的经典理论
一 知觉运动模型
二 俄罗斯套娃模型
三 双加工理论模型
四 双系统模型
第二节 儿童共情的注意双加工理论模型
一 儿童模型提出的由来
二 儿童模型研究的框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情的毕生发展
第一节 共情的发展持续一生
一 共情的毕生发展理论模型
二 共情的毕生发展特点
第二节 共情毕生发展的元分析研究
一 文献检索和筛选
二 文献编码与数据分析
三 研究结果
四 结果分析
第三节 儿童共情处于共情发展的转折点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情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采用问卷法测量共情
一 单维度测量工具
二 多维度测量工具
第二节 借助行为实验法测量共情
一 疼痛评价任务
二 眼中读心任务
三 多维度共情测量任务
第三节 使用电生理方法测量共情
一 肌肉电位反应(EMG)
二 脑电(EEG)
三 核磁共振成像(fMRI)
第四节 儿童共情测量的特异性与研究范式
一 图画/视频故事任务
二 情境模拟任务
三 疼痛评价任务
四 他人报告问卷
……

第五章 情境线索对儿童共情的影响
第六章 执行功能对儿童共情的影响
第七章 培养儿童的共情能力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