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研究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研究

  • 字数: 2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657326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讨论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自50年代以后,上海电影加入了对于工业化的现代性国家想象,巨量的工业题材作品喷涌而出,“公共性”成为这种工业化的基本逻辑,是百多年来城市现代性表达的重要部分。新时期以后,经历了“伤痕”主题与“改革”主题,电影中的“上海”,既有城市化高速运转中的各种城乡扭结,也有全球化背景下的 “魔性” 图景。后者的强烈表达, 还促发了对于旧,上海的物质、消费忆念,产生了大量的“怀旧”影像。不同时期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了国人的一部城市现代性认知历史。
作者简介
张鸿声,河南开封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城市文化、文化理论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软科学重点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多项,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个人学术专著9部,主编丛书若干,并获国家优秀图书奖。在《文学评论》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另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复印或转载。
目录
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因
第二节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国现当代电影中的城市形象与特征
第一节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的城市现代性
第二节海派电影文本中的上海
第三节上海文学与电影发展概况(1949—1976年)
第四节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上海电影与城市叙述

第二章社会主义城市的“公共性”想象
第一节私性生活的资产阶级想象
第二节“公共性”:生活的意义化和组织化
第三节公共意义上的空间与时间
第四节公共性人格的伦理化

第三章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
第一节巨型规模的工业题材电影生产
第二节工业主义逻辑的建立

第四章本土影人眼中的上海今昔
第一节现实上海想象中的城市形象
第二节历史上海想象中的城市形象

第五章域外文本生产者的现实上海想象
第一节未完成的现代化:境外生产者的“外来者”叙述
第二节轻重兼顾的城市奇景:沪外生产者的“外来者”叙述
第三节缺席的“外来者”:域外生产者眼中的现实上海

第六章域外文本生产者的往昔上海想象
第一节“东方魔都”:境外生产者的“外来者”视角
第二节城乡并置的上海怀旧:沪外生产者的“外来者”视角
第三节缺席的“外来者”:域外生产者眼中的往昔上海

附录一1949—1976年中国电影中涉及上海城市形象的影片列表
附录二1977—2014年中国电影中涉及上海城市形象的影片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