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日常生活 当代民俗学的学术转向与知识生产

找回日常生活 当代民俗学的学术转向与知识生产

  • 字数: 24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向振
  • 出版日期: 2023-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142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所关注的是当代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日常生活转向与知识生产问题,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立足民俗学学术史和当前学科危机讨论日常生活转向的必要性;二是作为方法的日常生活如何促进民俗学知识生产以及如何运用于具体研究;三是讨论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所关注的具体领域及相关学术概念的凝成与反思。社会转型时期,讨论日常生活转向问题,实际上是对民俗学学科未来出路的现实关怀。在此过程中,有些基本问题难以绕开,比如信息和经验如何变成知识?生活和叙事如何变成文本?同时,我们的学科也经常会遭到公众的质问,诸如民俗学是什么、民俗学是干什么的、民俗学有什么用,等等。这其中有些是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共性问题,有些则是民俗学独有的困境,而这些看似责难的“灵魂之问”,恰恰切中了当下民俗学的根本之痛。
目录
引言当代民俗学的日常生活与实践理论转向

第一章社会转型与当代民俗学的知识生产危机
一民俗学学科危机的表述
二“民俗的终结”是民俗学的学科危机吗?
三知识生产与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
四当代民俗学及其知识生产的可能性
小结

第二章从民俗事象到生活实践:当代民俗学的范式转换
一先天不足:作为业余爱好的民俗研究
二后天迟缓:中国民俗学的百年沉浮
三实践民俗学: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理论转向的探索
小结

第三章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当代民俗学
一“民众的知识”:一个统摄性概念的尝试
二民俗学的使命: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
三从描述到解释:民俗学的知识生产
小结

第四章日常生活研究:当代民俗学贴近现实社会的可能性
一“日常生活”的发现及其村落表达
二“泛语境化”反思与日常生活整体研究
三日常叙事分析:一个研究的策略
小结

第五章民俗与日常:当代民俗学的研究领域
一日常时间与民俗文化
二日常空间与民俗文化
三生命日常与民俗文化
小结

第六章重回叙事传统:当代民俗学的研究进路
一民俗学的叙事传统与传统叙事研究
二生活转向:当代民俗学与民俗学的当下视野
三通过叙事:从事象到生活的双重还原
四制作叙事:讲述与书写生活故事
五民俗学的主体:讲故事的人和写故事的人
小结

第七章通过民俗:理解日常生活作为目的
一从“研究民俗”到“通过民俗”进行研究
二文本与时间:民俗学的想象力
三现代性的迷思:民俗学将何处安身?
四从生活到意义的摆渡者:回归日常的民俗学
小结

第八章理解日常生活:现代民俗学的几个关键词
一现代民俗学:转向还是回归?
二传统:现代性的社会镜像
三城市化:现代性的特征
四互联网技术:现代性的载体
五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
……
第九章劳作模式:本土语汇概念化及其学术潜力
附录一把生活变成文字:作为知识生产方式的田野作业
附录二在社会史研究中发现“时间”
——评王加华《被结构的时间》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