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智慧与哲学

智慧与哲学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3752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东西方两大哲学阵营,跨越千年的史诗对话。2500年来,人类先贤的终极思考。 2.孔子、庄子、朱熹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等大家跨越时空,思想碰撞。 3.书中讲述诸子百家、奇闻逸事、希腊名篇、哲学经典等,并呈现了全球化、环境伦理学、分析形而上学等当代论题。 4.全书提供了理解智慧如何与哲学联系的新途径,并强调了将其重新引入当下哲学实践的意义和必要性。 5.阴阳究竟隐喻着什么!阅读本书,感悟阴阳合一的动态智慧。 6.从“道可道,非常道”至“言无言”,从“不二法门”到“拈花一笑”,书中引领我们进入中国古代不可言说的智慧世界。 7.终极真理最终是一种非真理;而实现道家目标的方法,即承认这种非真,是一种非法:一方面是无为,让事情顺其自然;另一方面,以荒谬、悖论、形象和寓言的方式,来为不智之人传达一种不可言传的暗示。因为本质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庄子试图阐释那些无法说出口的抽象的人生哲理。  ——《中国哲学传统中不可言说的智慧》 8.正如朱熹的“道”一样,亚里士多德的“神”是万物本性、物质之源。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道作为一种原因,甚至在万物存在之前就存在于其中,包含着具体的原则,而这并不是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神产生万物的方式。相反,神作为导致其他一切事物的主要实体,作为一个不动的推动者,这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现实。  ——《与亚里士多德和朱熹一起寻求智慧》 9.虽然海德格尔和庄子在时代、文化和哲学背景上有巨大的不同,但他们都聚焦于一种深刻的世俗化思维,因此他们更关注智慧及其实践部分,而不仅是抽象的知识。他们二人都寻求在具体和特定的环境下,实现他们的思维方式。 ——《海德格尔与庄子论:作为实践的智慧》 10.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所以我们一定要读哲学!
内容简介
《智慧与哲学》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智慧与哲学之间的本质关系,论述了东西方在寻求智慧方面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反思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尝试。孔子、庄子、朱熹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等大家跨越时空,思想碰撞。内容包括诸子百家、奇闻逸事、希腊名篇、哲学经典等,并呈现了全球化、环境伦理学、分析形而上学等当代论题。全书提供了理解智慧如何与哲学联系的新途径,并强调了将其重新引入当下哲学实践的意义和必要性。
作者简介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德国有名汉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现为澳门大学哲学教授,著有《道德经的哲学:一个德国人眼中的老子》《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等。 安德鲁·k.怀特海德,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的哲学副教授,专门研究东西方比较哲学。
目录
译者前言 1
前言 3
第一部分中国智慧 1
第一章御者的智慧:旧实践,新视角 2
阴阳究竟隐喻着什么!通过驾驭车马,感悟阴阳合一的动态智慧。
第二章愚蠢的教训:智慧与宋国人 22
为何在春秋时期,宋国人频频被黑?通过辨析这些反映宋国人愚蠢行为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丝中国传统中“智慧”的含义。
第三章中国哲学传统中不可言说的智慧 45
从“道可道,非常道”至“言无言”,从“不二法门”到“拈花一笑”,本章将引领我们进入中国道佛两教中不可言说的智慧世界。
第二部分东西方智慧比较 97
第四章作为知识的智慧和作为行动的智慧:柏拉图、海德格尔、西塞罗和孔子… 98
对于智慧这一概念,中西方学者们跨越时空开展了辩论。
第五章无名圣人:希腊-中国哲学中的智慧与名望 129
对于数字媒体时代的名誉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儒家和道家,他们都有话要说。
第六章与亚里士多德和朱熹一起寻求智慧 162
作为对“存在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的探索,亚里士多德的“神”与朱熹的“理”之间发生了奇妙的碰撞。
第七章海德格尔与庄子论:作为实践的智慧 187
对于真正的智慧,海德格尔和庄子不约而同地强调,用实践去获取真知。
第三部分当代智慧 231
第八章作为一种精神修行的哲学:旧观念重提的时代已经来临 232
面对消费主义主宰全球文化的情形,我们要回归哲学,我们呼吁实践哲学,我们需要关注自我。
第九章面向未来的东西方哲学与智慧 258
哲学的工作是面向未来,应该坚持琐碎的事情,并敢于挑战传统,走向积极推理。
第十章概念隐喻与哲学目标 289
从“知即见”到“知即行”,循道而行,以致天人合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