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作为投资的言语行为——

作为投资的言语行为——"套磁"话语实践研究

  • 字数: 28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肖琳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784762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7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考察了中国学生写给国外导师争取留学机会的“套磁”电邮。这里的“套磁”言语行为来源于本土,然而用于国际情境,是用英语交流的。它并无“巧舌如簧地与陌生人拉近关系”的贬义,而是一种中性的,既本土又全球,既古老而又新颖的语言构建或创造。作者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带领读者去探索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作者借鉴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资本和惯习理论以及社会语言学家诺顿的二语投资概念,来分析中国留学申请者的“套磁”话语,将其解读为全球文化资本的投资行为,并修订了达文和诺顿(2015)的投资模型。这就丰厚和深化了言语行为意义的揭示,既细致生动又视野开阔。研究指出了话语及文化“惯习”的可重塑性、动态性。以往对于布迪厄理论的理解、阐释和应用,多从社会结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强调结构关系和资本分配方式的再生产,突出其稳定的特性。
作者简介
“套磁”本是北京方言,指通过说话与不熟悉的人拉关系,在全球化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套磁邮件是申请人全球“猎学”的重要话语实践之一,本书稿是对中国留学申请人套磁话语实践的实证考察。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关照之下,作者分析了这些资本如何通过不同层次的言语行为展现在套磁电邮的自我呈现中,形成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象征资本,从而增加他们留学申请成功的筹码。
目录
《作为投资的言语行为:"套磁"话语实践研究》目录参见目录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