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鲜活的经济学

鲜活的经济学

  • 字数: 36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彼得·J.贝奇
  • 出版日期: 2023-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5191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2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第一,回首经济学众说纷纭的发展历史,对众多经济学理论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辩证性的分析,展现经济学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一面; 第二,打破各大经济学流派之间的理论壁垒,在梳理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主线经济学”概念; 第三,指明了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即经济学研究的应该是过程和规则,以及“此时此地”,而不是假设和结果。
内容简介
任何人都能从中抓住经济学脉络,感受到经济学活力的通识读物。
作者按照“森霍尔茨-罗斯巴德-博尔丁-萨缪尔斯-图洛克-奥斯特罗姆-拉沃伊-伯格-米塞斯-柯兹纳-哈耶克-布坎南”的顺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了这些经济学大师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导出他们观点的继承、学习、交流、辩论和碰撞,从而为读者呈上经济学的诸多观点、原则和方法论。
作者通过对这些经济学大师逐个分析、互相对比,同时结合历史与当下现实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扬弃,展现出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永恒的特质——钻研学术的精神是“鲜活的”,经济学观点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它能为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良方的原因所在。作者在陈述的过程中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主线经济学”,作者认为,经济学研究应当强调过程和规则(而不是结果),贴近现实与市场(而不是模型和假设)。
作者希望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并发现经济学朝气蓬勃,永远饱含生命力的一面,而不再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沉闷的科学。
作者简介
彼得· J. 贝奇(Peter J. Boettke),美国乔治· 梅森大学经济学与哲彼得· 贝奇(Peter Boettke),美国乔治· 梅森大学经济学与哲学教授,同时担任詹姆斯· 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副主任、美国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以及俄罗斯科学院、马克斯· 普朗克经济系统研究所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客座教授。2010 年获得私营企业教育协会亚当· 斯密奖。著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计算和调试》《新思维为何失败》等。 学教授,同时担任詹姆斯· 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副主任、美国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以及俄罗斯科学院、马克斯· 普朗克经济系统研究所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客座教授。2010 年获得私营企业教育协会亚当· 斯密奖。著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计算和调试》《新思维为何失败》等。
目录
序言/XV
前言 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XXIII
导读 经济学的新视野/XXXIX

第一部分经济学与教育/001
经济学教育的任务_003
奥地利学派贴合实际的经济学教学_021
自发秩序下,诞生于大众的经济学如何服务大众_032

第二部分经济学大师课/059
第一课——汉斯·森霍尔茨:追求现实世界中的相关性_061
第二课——穆瑞·罗斯巴德: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_069
第三课——肯尼思·博尔丁:以主观主义精神审视市场_094
第四课——沃伦·萨缪尔斯:让“政治”回归政治经济学_107
第五课——戈登·图洛克:优选化利己主义的行为与市场竞争的力量_127
第六课——奥斯特罗姆夫妇:方法论个人主义和经济学思维方式_140
第七课——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产生合作、避免冲突的自治规则_162
第八课——唐·拉沃伊:读者与作者要实现视野融合_177
第九课——彼得·伯格:以人文主义的视角,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视角看待经济人_180
第十课——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分析性叙事方法_199
第十一课——伊斯雷尔·柯兹纳:变化与企业家的行动应被纳入经济学理论的核心范畴_223
第十二课——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标识_238
第十三课——詹姆斯·布坎南:古典传统对形式主义的抵制_254

第三部分经济学与生活/281
经济学错在哪里_283
人如机器_343
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局限_359
高级祭司和低级哲学家_394

第四部分结论/417
如何教经济学以及为什么教经济学_419

致谢/427
参考文献/43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