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国城治 社区建设的变革与治理转型

大国城治 社区建设的变革与治理转型

  • 字数: 47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袁方成 等
  • 出版日期: 2023-02-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124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国城治:社区建设的变革与治理转型》立足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际,紧密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和“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运用总体宏观和微观个案的复合研究,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历史脉络,深入探讨社区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联,集中讨论社区治理现代化在治理体制、治理体系、治理主体、居民参与四大方面的方向,并将整合基层行政体系、培植基层社会要素视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共同体建设与新时代社区治理
一 多元主体参与的建设需求
二 社区治理体系的运行要素
第二节 迈向治理现代化的社区建设
一 社区的属性定位
二 社区建设的实践意涵
三 基层组织体系的现代化改革
四 社区治理能力的立体化提升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演变及其转型逻辑
第一节 关系演化与模式构建:城市社区建设的探索阶段
一 政府主导:单向推进型的社区建设模式
二 政社二元:行政倾向型的社区治理模式
三 制度惯性:社区治理转型的时代挑战
第二节 体系调适与机制优化:新时代社区建设的推进阶段
一 政府改革:体系调适的新机遇
二 社会培育:关系优化的新方向
第三节 系统审视与效能提升:社区建设变革的重点方向
一 理论契合:治理共同体的发展
二 实践指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

第二章 碎片化:城市社区建设的现实挑战
第一节 整合低效:组织体系的协调困境
一 条块分割的基层行政组织
二 社区组织体系碎片化
第二节 能力不足:社区建设的行动困境
一 行政高成本:政府调控的制度性困境
二 权责能不匹配:社区协调的结构性困境
三 居民参与不足:动力与能力的双重挑战

第三章 整体性治理:城市社区建设的转型方向
第一节 从管理到治理:社区建设的体制转向
一 体系多元化与主体联动
二 结构网络化与权力平衡
三 制度社会化与政社合作
第二节 从分割到整合:基层组织体系转向
一 行政整合:基层政府组织体系的新转向
二 关系调适:社区组织体系的重构
第三节 从公益到职业: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转向
一 实务导向与公益转变
二 职业转型与队伍升级
第四节 从旁观到参与:社区居民的行为转向
一 居民培育与公共性重塑
二 社区认同与参与式治理

第四章 基层行政体系的改革思路与行动路径
第一节 大部制改革的演进路径
一 源起与生发:基层行政体系改革背景
二 再造与整合:基层行政结构调适
三 可能与限度:厘清改革的边界
四 方向与重点:基层大部制改革的导向
第二节 扁平化改革的基层走向
一 矛盾与创新:改革的生发动力
二 调整与重构:改革的行动逻辑
三 困局与突破:改革的现实挑战
四 协调与整合:改革的基本路径
第三节 基层行政体系的信息化创新
一 体系弊端与技术推动:改革动力与基础
二 基层管理与服务体系:基层行政的信息化改革
三 特征与效能: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
四 融合与链接:信息化改革的可行路径

第五章 社区社会要素的成长与创新
第一节 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优化与增能
一 专业化:居委会队伍的提升方向
二 职业化:社区社会工作队伍的转型
三 组织化: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发展规范
第二节 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一 角色与意涵:社区社会组织的定位
二 孵化与创制: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
三 整合与重塑:社区社会组织的扩展
第三节 社区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 从理念到实践:社区建设中的“互联网+”
二 “开放空间会议+”社区治理技术
第四节 社区服务与治理的机制创新
一 协商民主: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
二 五社联动:多元服务的机制整合
三 物业关联:社区管理的路径创新
第五节 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 政府公共资源的承接与衔接
二 社区内生资源的激活与开发
三 社区外部资源的链接与整合
第六节 社区服务的功能拓展
一 社区特色服务项目化
二 社区服务项目品牌化

第六章 国家与社会互构:大国城治的运行逻辑
第一节 分野抑或重合:国家-社会的经验投射
一 国家-社会的中国田野
二 从同构到互动:国家-社会的当代转轨
第二节 互构共变:“国家-社会”的继替建构
一 “国家-社会”的框架限度
二 从“互动”到“互构”:“国家-社会”的视角转换
三 “国家-社会”互构的社区命题
第三节 互构的社区建设:内在逻辑与中国之治
一 “国家-社会”互构的中国社区逻辑
二 迈向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建设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