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乡村教育 空间的审视与微观文化实践

乡村教育 空间的审视与微观文化实践

  • 字数: 36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耿涓涓 等
  • 出版日期: 2023-03-01
  • 商品条码: 97875760300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9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村里的妈妈说:孩子,你努力、再努力,就可以去城里上学、城里工作。城里的妈妈说:孩子,我们去西双版纳,去苍山洱海,那里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去农村,在田里,在地里,有水稻、野花、田螺和青蛙;在山涧,在山顶,有溪流,有蝴蝶,有站得高望得远。老师们一路行往村校。山头回首,城里高楼林立,飘飘渺渺;眼前所及,稻田青青,人在劳作,青山为靠,村庄皆楼,前路遥遥。孩子们天真烂漫,他们不断用童真叩响这个世界的门。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编创童谣,乡土课程……究竟是教师的实践令乡村教育焕发活力,还是乡村教育唤醒了教师的潜能?审视乡村教育,思考城市教育。
内容简介
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宏观政策实践已使乡村教育长足发展,但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在获得极大改善的同时却缺乏内在活力,教育品质的差距和分化日趋严重;乡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思路需实现空间的转向,将其重新置回复杂、丰富、纵深的文化现实之中,鼓励和发展融汇当地知识和世界思想的、新的“乡村性”,重建乡村教育信心;回应文化的教育和个体的微观文化实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上编是空间审视:一是对乡村教育空间视角的理论分析;二是对乡村教育空间视角的历史与现实考察:用量化历史方法详尽考察了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发展的流变,用人类学方法考察了当下乡村学校发展的生态、乡村教师的生活空间、本地课程深度开发等面向。
下编是微观文化实践:一是广艺美教院师生自主自发与各乡村学校合作,深度开发了一系列的乡村学校美术课程;二是上林县黄桂香老师数十年投身乡村教育,写下一千多篇工作日记,自主开发壮家(汉壮文)童谣应用于教学,摸索出了一套关爱留守儿童的本土知识,2018年获得马云优秀乡村教师奖。
作者简介
教育学博士,长期从事教育人类学研究。广西高校首批人才小高地"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及其人才培养"创新团队、 广西八桂学者团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核心成员,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义务教育均衡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发展研究”(BMA150025。
目录
第一章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研究的空间转向

第二章
新中国70年基础教育宏观政策的空间取向

第三章
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空间分布:桂西的历史

第四章
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发展生态:广西龙州县W乡中心小学的案例

第五章
乡土资源开发与课程整合:广西罗城县L小学的案例

第六章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境遇与自我成长:广西上林县的案例

第七章
乡村支教:一位马云优秀乡村教师奖获得者的支教史

第八章
留守儿童教育:“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编创童谣”的实践探索

第九章
改变乡村教育的美术课程开发:四位研究生的实践探索

第十章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课程开发课例集

后记
作者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