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图像文化史 风水图像卷

中华图像文化史 风水图像卷

  • 字数: 6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作者: 李书有,倪南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79090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华图像文化史》是一部集基础性、原创性、创新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丛书,分为断代史与类型史两大类,通过对中华图像文化史的研究,还原中华民族上万年的生活形态、思想观念和精神历程,启发读者从人类视觉文明的角度思考图像文化的重要价值。《中华图像文化史》的编著体现了可贵的创见性,在图像的生产场域、自身的构成场域和其社会传播场域所建构的语境中阐释图像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史学研究领域的不足,不仅凸显了图像的文化史学价值,更为今后图像学研究开辟了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学术路径。
内容简介
风水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即使在今天,风水中的生态考量和审美意趣仍然具有借鉴价值。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风水术所“相”“看”的都是图像化的景观,因此风水术及其所观照和营造的景观图像也就成为解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从风水术的形成背景、形法风水和理法风水的构成场域、山水和建筑等的理想风水形势等方面,对风水术及风水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客观看待和理解风水,对于丰富中华图像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李书有,南京大学教授,原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专业从事中国哲学教学与研究四十余年,在中国哲学之易学、儒学、佛学等领域多有建树。 倪南,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特别是易学哲学、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研究,现任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导论001
第一章风水术与风水图像009
第一节历史概观012
一、野处与聚落:原始阶段的风水萌芽012
二、卜宅与相宅:商周时期的风水实践016
三、阴阳与五行:秦汉时期的风水理念020
四、相地与葬术:魏晋时期的风水路向022
五、形势与理气:唐宋时期的风水成就023
六、总结与流行:明清时期的风水文化024
七、衰落与反思:近现代风水的余绪028
第二节宗师概貌030
一、公刘与古公亶父030
二、管辂031
三、郭璞031
四、萧吉032
五、杨筠松033
六、赖文俊033
七、王伋033
八、朱熹034
九、刘基034
十、徐善继、徐善述035
十一、蒋平阶035
第三节经典概说036
一、《宅经》037
二、《葬经》(又名《葬书》)037
三、《管氏地理指蒙》038
四、《青囊海角经》038
五、三龙经038
六、《青囊奥语》039
七、《十二杖法》039
八、《水龙经》039
九、《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039
第四节海外概览040
一、风水在日本040
二、风水在朝鲜半岛043
三、风水在东南亚045
四、风水在欧洲047
五、风水在美国048
小结051
第二章风水术的知识背景053
第一节天文054
一、天与天道055
二、“六天”说057
三、风水术中的天文依据059
第二节地理068
一、《禹贡》《山经》《尔雅》068
二、《管子》071
三、《水经注》《徐霞客游记》及其他著作073
四、历代地理志075
第三节阴阳五行076
一、阴阳076
二、五行080
三、阴阳五行图式结构086
小结095
第三章形法风水的构成场域097
第一节觅龙098
一、释龙098
二、觅龙法要105
第二节察砂108
一、释砂108
二、察砂法要113
第三节观水116
一、论水116
二、观水法要122
第四节点穴124
一、点穴124
二、点穴法要127
第五节取向134
一、论向134
二、取向法要140
小结142
第四章理法风水的构成场域145
第一节理法风水的理论依据146
一、太极、阴阳、八卦146
二、《河图》《洛书》146
三、五行生克148
四、天干、地支149
第二节命卦派152
一、基本理论152
二、操作法要157
第三节玄空派162
一、基本理论162
二、操作法要164
第四节三合派184
一、基本理论184
二、操作法要188
小结191
第五章风水罗盘的构成形态193
第一节罗盘的历史演变194
一、指南车194
二、土圭194
三、司南196
四、式盘197
五、罗盘199
第二节罗盘的种类202
一、三合盘202
二、三元盘271
三、综合盘299
第三节罗盘的功用304
一、辨向定位304
二、风水操作仪305
三、储存中国古代文化的功能308
小结309
第六章乡村的理想风水形势311
第一节藏风得水的理念312
一、得水312
二、藏风314
第二节诗情画意的景观316
第三节因地制宜的典范324
一、徽州宏村、呈坎324
二、武义俞源、郭洞329
三、乐安流坑334
四、闽西培田336
五、沁水西文兴338
六、京郊爨底下村340
小结345
第七章城镇的理想风水形势347
第一节选址:大山之下,广川之上348
第二节都会:象天法地,天下之中354
一、西安359
二、洛阳363
三、南京366
四、北京370
第三节城镇:人杰地灵,物阜民丰374
一、杭州374
二、苏州377
三、台北380
四、阆中381
小结388
第八章宫殿的理想风水形势391
第一节早期宫殿394
第二节秦汉宫殿398
一、秦殿398
二、汉宫400
第三节隋唐宫殿404
第四节两宋宫殿408
第五节金元宫殿412
第六节明清宫殿418
一、南京明故宫419
二、北京紫禁城(明)422
三、北京紫禁城(清)424
小结429
第九章陵墓的理想风水形势431
第一节阴宅风水432
一、聚气受荫,鬼福及人432
二、原起乘止,审势相形435
第二节帝陵风水438
一、作为文化传承符号的炎黄帝陵438
二、作为政治权威意象的秦汉帝陵440
三、作为风水实践典范的唐宋、明清帝陵443
小结463
第十章寺观的理想风水形势465
第一节佛寺道观的风水意象466
一、佛教建筑466
二、道教建筑468
三、寺观的风水意象469
第二节佛教丛林的风水范例476
一、五台山佛教丛林476
二、普陀山佛教丛林479
三、峨眉山佛教丛林481
四、九华山佛教丛林484
第三节道教宫观的风水范例488
一、武当山宫观群488
二、龙虎山天师府493
三、齐云山月华街495
四、青城山496
小结499
结束语500
参考文献508
后记5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