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企业先进制造技术的追赶与超越

中国企业先进制造技术的追赶与超越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林,何建洪,朱浩
  • 出版日期: 2023-02-01
  • 商品条码: 97870307402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除首章绪论及第10章结论与展望外,主要内容包含4个模块。首模块即第2章,对优选制造技术当前发展态势进行简要回顾,从不同层次领域介绍优选制造技术的复合性特征;第二个模块包括第3章和第4章,通过典型个案分析揭示优选制造技术追赶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发展特征,呈现在长技术生命周期情境下后发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中可能的追赶过程及策略;第三个模块包括第5-7章,主要内容为中国企业优选制造技术赶超中所需要的内在能力跃升条件及过程,进而探讨赶超的时间、空间机会窗口的存在性与选择;第四个模块包括第8章和第9章,分别从基础研究与政策角度探讨我国企业优选制造技术赶超中典型的推动性要素,并为企业与政府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和引导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经济管理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中、高级管理者阅读,也可以作为科技创新战略管理、科技政策类培训参考书籍。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问题的提出1
1.2相关研究简要回顾1
1.2.1后发经济体企业技术追赶的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1
1.2.2后发经济体企业技术追赶的阶段性:追赶与后追赶2
1.2.3后追赶阶段下的技术追赶范式转换与内涵的重新定义2
1.2.4后追赶阶段的产业选择:优选制造业中的技术赶超3
1.3研究内容3
1.4研究方法4
1.5主要创新5
第2章优选制造技术内涵、领域及主要国家政策布局6
2.1优选制造技术的内涵及动态演变6
2.2当前优选制造技术的层次与关键领域7
2.2.1基础制造技术8
2.2.2新型制造单元技术10
2.2.3系统集成技术18
2.3世界主要国家优选制造技术政策20
2.3.1美国政策重点与能力布局20
2.3.2德国政策重点与能力布局22
2.3.3日本政策重点与能力布局24
2.3.4中国政策重点与能力布局25
第3章国际经验探析:日本优选制造技术的追赶与发展28
3.1日本优选制造技术发展历程简要回顾29
3.1.1从学习模仿到自主领先29
3.1.2周期更迭29
3.2研究假设30
3.2.1优选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创新绩效30
3.2.2优选制造技术的对外依存与创新绩效31
3.2.3技术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31
3.3研究设计33
3.3.1模型构建33
3.3.2变量定义与测量33
3.3.3数据来源35
3.4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35
3.4.1趋势描述35
3.4.2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37
3.4.3回归结果38
3.4.4稳健性检验40
3.5本章小结42
第4章中国经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技术追赶44
4.1研究设计44
4.1.1S曲线模型描绘的技术生命周期45
4.1.2双S曲线模型——改进后的Logistic曲线46
4.1.3数据来源47
4.2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阶段划分47
4.2.1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解析47
4.2.2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阶段划分及预测48
4.2.3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50
4.3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地域差异51
4.3.1技术专利占比51
4.3.2显性技术优势指数差异52
4.3.3技术创新主体分布54
4.3.4技术发展的双S曲线特征55
4.4结果讨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赶超中的驱动因素56
4.4.1技术演化轨迹56
4.4.2技术追赶时机57
4.4.3政策驱动58
4.5本章小结58
第5章中国企业优选制造技术赶超中的能力跃升60
5.1技术追赶阶段、行业属性与能力依赖60
5.1.1技术追赶阶段与能力依赖60
5.1.2技术能力驱动赶超中的行业差异63
5.1.3优选制造企业技术赶超中的能力跃升65
5.2研究设计68
5.2.1案例研究69
5.2.2隐马尔可夫模型71
5.3案例分析:三一重工技术赶超中的能力跃升72
5.3.1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72
5.3.2案例数据编码74
5.3.3案例分析与讨论75
5.4能力跃升模型与分析81
5.4.1模型定义81
5.4.2模型评估84
5.4.3模型解码86
5.5本章小结88
第6章中国企业优选制造技术赶超时机的存在性90
6.1机会窗口的空间存在性:技术体系的内部结构差异91
6.1.1不同属性视角下的优选制造技术91
6.1.2优选制造技术体系内部结构解析92
6.2机会窗口的空间存在性:技术生命周期演化93
6.2.1新兴技术的周期化演进93
6.2.2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特征94
6.2.3技术生命周期与赶超时机94
6.3赶超机会选择的不同机制与绩效结果95
6.3.1赶超时机选择的不同机制96
6.3.2赶超绩效的生成机制96
6.4本章小结97
第7章中国企业优选制造技术赶超时机的选择99
7.1优选制造技术主要子领域生命周期测定99
7.1.1优选制造技术不同层级及主要子领域99
7.1.2数据收集100
7.1.3子领域技术生命周期101
7.2技术赶超的子领域选择106
7.2.1显性技术优势指数与IPC分类号106
7.2.2优选制造技术优势国际分布108
7.2.3优选制造技术赶超子领域选择112
7.3技术赶超时机选择模型构建113
7.3.1优选制造技术演化的收益与成本模型113
7.3.2优选制造技术演化的利润114
7.3.3技术赶超者长期总利润115
7.4赶超时机选择模型仿真分析117
7.4.1参数赋值117
7.4.2仿真分析122
7.5本章小结128
第8章中国企业优选制造技术赶超路径:基础研究推动129
8.1研究假设129
8.1.1中国企业优选制造技术追赶的阶段性129
8.1.2基础研究与中国优选制造技术差距收敛130
8.1.3研发企业数量的中介效应131
8.2模型与变量131
8.2.1模型设定131
8.2.2数据及变量测量132
8.3实证分析138
8.3.1描述性统计138
8.3.2实证结果138
8.3.3稳健性检验140
8.3.4进一步讨论140
8.4本章小结141
第9章中国优选制造技术赶超的政策路径: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例143
9.1新兴技术创新中政策的有效性讨论143
9.2研究设计145
9.2.1数据来源145
9.2.2聚类分析146
9.2.3技术创新效果147
9.3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的政策演进148
9.3.1层次聚类与K均值聚类148
9.3.2聚类结果分析149
9.4中国移动通信技术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果152
9.4.1显性技术优势指数与变异系数152
9.4.2中国移动通信技术产业政策与创新效果154
9.5本章小结157
第10章结论与展望159
10.1主要研究结论159
10.2政策建议161
10.3研究展望162
参考文献16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