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硫酸盐还原菌生态特性及其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硫酸盐还原菌生态特性及其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字数: 2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吉莉
  • 出版日期: 2022-11-01
  • 商品条码: 97871224203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本书深入探讨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态特性,为其今后在生物修复、废水处理等环保方面发挥作用提供详细的基础理论参考。 2.本书介绍了硫酸盐还原菌降解阿特拉津的实验,包括操作方法、机理并对降解效果进行了讨论,对土壤重金属、除草剂类污染处理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3.本书讨论了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对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土壤修复技术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以硫酸盐还原菌生态特性及其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为主线,以硫酸盐还原菌的基本特性为依据,系统地介绍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了硫酸盐还原菌降解阿特拉津与放射性污染物的相关机理,以及污染场地的修复管理条件等内容。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可供从事土壤污染控制与管理、畜禽粪污处理处置,以及微生物工程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作者简介
吉莉,副教授,毕业于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博士,现于太原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资源利用及评价等,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山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1项、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硫酸盐还原菌的简介2
1.2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类2
1.2.1传统分类2
1.2.2化学分类3
1.2.3分子分类4
1.3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4
1.3.1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因子5
1.3.2硫酸盐还原菌的培养7
1.4硫酸盐还原菌的概述及展望9
1.4.1常用分子系统树的构建方法10
1.4.2微生物常用的分子标记12
1.4.3分子系统学存在的问题14
1.4.4DNA条形码研究14
1.4.5我国污染场地现状17
1.4.6土壤环境污染原因、危害与种类20
第2章硫酸盐还原菌的形态学研究方法25
2.1硫酸盐还原菌的形态观察26
2.1.1硫酸盐还原菌的个体形态27
2.1.2硫酸盐还原菌的群体形态27
2.1.3细菌细胞的结构形态27
2.2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28
2.2.1实验目的29
2.2.2实验材料29
2.2.3实验原理30
2.2.4实验方法31
2.2.5注意事项33
2.3细菌细胞大小的测定33
2.3.1实验目的33
2.3.2实验材料33
2.3.3实验原理34
2.3.4实验内容34
2.3.5数据处理35
2.4细菌细胞的数量测定36
2.4.1实验目的36
2.4.2实验原理36
2.4.3实验材料37
2.4.4实验内容37
2.4.5数据处理38
第3章硫酸盐还原菌的纯培养技术39
3.1SRB富集培养40
3.1.1富集培养基的配制40
3.1.2实验方法41
3.2高压蒸汽灭菌44
3.2.1高压蒸汽灭菌原理44
3.2.2高压蒸汽灭菌设备45
3.3厌氧细菌的分离培养50
3.3.1实验目的50
3.3.2实验原理50
3.3.3实验材料51
3.3.4实验方法51
3.3.5实验作业52
3.4菌种的保藏52
3.4.1微生物培养保存方法53
3.4.2微生物菌种的休眠保存法54
第4章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理鉴定61
4.1专享碳源实验62
4.1.1实验原理62
4.1.2实验材料62
4.1.3实验内容62
4.1.4数据处理63
4.2葡萄糖氧化发酵实验63
4.2.1实验原理63
4.2.2实验材料63
4.2.3实验内容64
4.2.4实验结果64
4.3甲基红实验64
4.3.1实验原理64
4.3.2实验材料65
4.3.3实验方法65
4.3.4数据处理65
4.4伏-波实验65
4.4.1实验原理65
4.4.2实验材料66
4.4.3实验方法66
4.4.4实验记录66
4.5淀粉水解实验66
4.5.1实验原理66
4.5.2实验材料67
4.5.3实验方法67
4.5.4实验作业67
4.6明胶液化实验68
4.6.1实验原理68
4.6.2实验材料68
4.6.3实验方法68
4.6.4实验作业68
4.7接触酶实验69
4.7.1实验原理69
4.7.2实验材料69
4.7.3实验方法69
4.7.4实验作业69
4.8产硫化氢实验69
4.8.1实验原理69
4.8.2实验材料70
4.8.3实验方法70
4.8.4实验作业71
第5章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子鉴定72
5.1总DNA提取73
5.1.1实验目的73
5.1.2实验原理73
5.1.3实验材料74
5.1.4实验方法75
5.1.5注意事项76
5.2PCR扩增16SrRNA序列76
5.2.1实验目的77
5.2.2实验原理77
5.2.3实验材料77
5.2.4实验方法78
5.2.5数据处理80
5.2.6注意事项81
5.3系统发育树的构建82
第6章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与鉴定84
6.1菌株的分离85
6.2菌株的鉴定与特性86
6.2.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86
6.2.2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87
第7章硫酸盐还原菌降解、去除阿特拉津的特性及机理89
7.1阿特拉津概述90
7.1.1阿特拉津的理化性质90
7.1.2阿特拉津的作用机理91
7.1.3阿特拉津的污染现状91
7.1.4阿特拉津的危害92
7.2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94
7.2.1微生物法降解阿特拉津94
7.2.2植物法降解阿特拉津98
7.3希瓦氏菌的分离与鉴定100
7.4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101
7.5环境条件变化对Shewanellasp.JN01生长的影响102
7.6响应曲面优化及模型建立103
7.6.1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103
7.6.2实验结果及很优条件104
7.6.3模型建立与显著性检验105
7.7硫酸盐还原菌去除阿特拉津的特性及机理111
7.7.1实验材料111
7.7.2实验方法112
7.7.3实验内容113
7.7.4实验结果与讨论114
第8章生物质炭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阿特拉津的去除118
8.1生物质炭固定化菌剂及其应用119
8.1.1生物质炭及其定义119
8.1.2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121
8.1.3生物质炭的炭化技术124
8.1.4生物质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126
8.1.5土壤/沉积物吸附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131
8.1.6吸附模型133
8.1.7生物质炭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139
8.2生物质炭固定化菌剂的制备139
8.2.1生物质炭的制备140
8.2.2生物质炭的表征140
8.2.3生物质炭固定化菌剂的制备方法150
8.2.4生物质炭固定化菌剂的表征151
8.3生物质炭固定化菌剂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研究151
8.3.1生物质炭固定化菌剂对菌株生长的影响151
8.3.2生物质炭固定化菌剂对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156
第9章硫酸盐还原菌对放射性污染物铼的去除159
9.1放射性核素概论160
9.2放射性核素锝162
9.3硫酸盐还原菌对放射性核素的处理163
9.4实验方法164
9.4.1硫酸盐还原菌菌悬液的制备164
9.4.2铼标准曲线的制作165
9.4.3检测方法165
9.4.4分析方法165
9.5单因素实验166
9.5.1pH值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166
9.5.2温度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166
9.5.3ReO4-初始浓度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166
9.6正交实验167
9.7结果与分析167
9.7.1铼标准曲线167
9.7.2pH值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167
9.7.3温度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169
9.7.4ReO4-初始浓度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170
9.7.5正交实验条件对ReO4-去除率的影响171
9.7.6结论172
第10章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174
10.1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175
10.2当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存在问题176
10.2.1污染场地信息不全面176
10.2.2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176
10.2.3管理目标不明确177
10.2.4未建立明确的责任主体177
10.2.5资金投入不足177
10.3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探究178
10.3.1做好规划与信息统计工作178
10.3.2明确相关法律法规178
10.3.3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179
10.3.4明确责任主体179
10.3.5合理管理和分配资金180
10.3.6硫酸盐还原菌应用前景及趋势180
参考文献18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