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经济、新产业、新专业 全国副省级城市职业教育

新经济、新产业、新专业 全国副省级城市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报告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陈仕俊 等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18417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城市是现代区域社会经济要素及产业的核心空间载体。不同于普通地级市,副省级市经济发达,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较大的辐射作用。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涉及人才培养和供给、技术研发和服务、城市产业发展与动能转换等多个层面,包含布局、规模、层次、规格及效益等多个维度。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作为职业教育适应区域发展非常核心的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城市的转型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反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技能人才就业市场,进而影响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闭环。
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和城市群建设,报告将15个副省级城市分为五大区域:(1)东三省地区: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2)环渤海地区:济南市、青岛市、大连市;(3)长三角地区:南京市、杭州市、宁波市;(4)泛珠三角地区:厦门市、广州市、深圳市;(5)中西部地区:武汉市、成都市、西安市。因政策、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条件的不同,各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资源有所差异。报告基于产业数据和专业数据的分析,主要分区域呈现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报告遵循由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近的逻辑理路,在总体报告的基础上,每个区域各选择一个城市进行具体分析,形成特色分报告,最后筛选并呈现15个副省级城市的高职学校在加强“专业-产业”适应性方面的典型做法和具体案例。
报告发现,15个副省级城市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欠佳,存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不高、专业重复设置、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不足、中高职专业结构贯通性不够等问题。部分专业大类的专业设置未能紧密对接产业演进规律,专业结构动态脱离产业结构动态,甚至相背离。建议副省级城市政府部门发挥统筹作用,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的顶层设计,支持行业企业加大专业设置的决策权,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调整的动态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纵向贯通,通过技术赋能,促进创新研发和新旧动能转化,更好地发挥副省级城市对区域的辐射作用。
目录
第一部分 全国副省级城市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研究总体报告

第二部分 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理论框架

第三部分 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典型城市分报告
第一篇 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青岛市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研究报告
第二篇 支撑国家优选制造中心建设——沈阳市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研究报告
第三篇 助力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广州市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研究报告
第四篇 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创新发展——西安市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研究报告
第五篇 赋能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宁波市职业教育“专业-产业”适应性研究报告

第四部分 高职学校“专业-产业”适应性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