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目录——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目录(2020年版)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目录——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目录(2020年版)

  • 字数: 59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26224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National Pathogen Resource Center, NPRC)是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重量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组建而成。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参建单位均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依法承担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任务的保藏单位。作为保藏机构,适时、及时的向社会发布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保藏目录,一方面可以向公众展示资源库保藏的资源信息,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面,就是为领域内专家以及需要获取相应菌(毒)种信息的有关单位提供资源清单,为促进资源的共享应用,查询利用有效数据资源提供便利。资源的共享,包含了实物资源与信息资源两方面内容。信息资源的共享,是实物资源共享的前提与依据。做好资源库保藏目录发布,正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重要体现。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的规定,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本资源目录收录的是目前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保藏的危害程度分类为三类的病原微生物。 资源目录内容以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数据描述通则》(T/CPMA 011-2020)为依据,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三大类,细菌目录内容包含了细菌的保藏编号,中文名称,外文名称,分类学地位,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分离时间,分离地址,分离基物,致病名称等;病毒目录包含了病毒的中文名称,英文或拉丁文名称,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保藏编号,分类学地位,自然宿主以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真菌目录内容包含了真菌的中文名称,英文或拉丁文名称,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保藏编号,来源历史,分离基物,分离时间,分离地点,致病对象等内容。
内容简介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National Pathogen Resource Center,NPRC)是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组建而成。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参建单位均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依法承担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任务的保藏单位。作为保藏机构,适时、及时的向社会发布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保藏目录,一方面可以向公众展示资源库保藏的资源信息,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面,就是为领域内专家以及需要获取相应菌(毒)种信息的有关单位提供资源清单,为促进资源的共享应用,查询利用有效数据资源提供便利。资源的共享,包含了实物资源与信息资源两方面内容。信息资源的共享,是实物资源共享的前提与依据。做好资源库保藏目录发布,正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重要体现。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的规定,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本资源目录收录的是目前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保藏的危害程度分类为三类的病原微生物。
资源目录内容以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数据描述通则》(T/CPMA 011-2020)为依据,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三大类,细菌目录内容包含了细菌的保藏编号,中文名称,外文名称,分类学地位,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分离时间,分离地址,分离基物,致病名称等;病毒目录包含了病毒的中文名称,英文或拉丁文名称,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保藏编号,分类学地位,自然宿主以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真菌目录内容包含了真菌的中文名称,英文或拉丁文名称,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保藏编号,来源历史,分离基物,分离时间,分离地点,致病对象等内容。
作者简介
刘剑君,研究员,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兼任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多项科技部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有关循证医学和疾病控制策略的文章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其中“Analysis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tuberculosis in China”于2005年4月发表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Progress of DOTS in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于2006年3月发表在《Lancet》。
目录
第一部分细菌
一、不动杆菌属2
二、气单胞菌属3
三、隐秘杆菌属21
四、芽孢杆菌属22
五、柠檬酸杆菌属23
六、棒杆菌属26
七、克罗诺杆菌属26
八、肠杆菌属27
九、肠球菌属38
十、埃希菌属57
十一、克雷伯菌属79
十二、克吕沃菌属91
十三、考克菌属91
十四、库特菌属92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