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方艺术史观念 再现与艺术史转向(第2版)

西方艺术史观念 再现与艺术史转向(第2版)

  • 字数: 76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高名潞
  • 出版日期: 2023-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34584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60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者从非西方视角系统梳理、反思和批判西方艺术史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再现”是贯穿西方艺术史理论发展的主线,带领我们看懂西方艺术发展的逻辑和脉络。
内容简介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凝结了作者二十余年潜心教学和研究的成果,补充了新近的艺术发展趋势和理论探讨。
西方现代艺术史及艺术批评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启蒙时代所奠定的再现理论,正是对这一启蒙运动以来主客观二元论的继承和质询,构成了西方艺术及其理论的历史,然而西方艺术史理论始终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有鉴于此,作者从非西方视角系统梳理、反思和批判西方艺术史理论,开创性地用“匣子”“格子”框子“这三个形象性概念去概括西方艺术史叙事的演变,解读了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再现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并探讨了艺术史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及其可能性。借此,读者可以全面把握西方艺术理论的核心理念及其发展流变。
作者简介
高名潞,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主要著作有《仓颉造字与书画同源》《中国画的历史与未来(上)》《‘85美术运动》《中国极多主义》《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中国当代艺术史》和Inside Out: Chinese New Art,The Wall: Reshaping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Total Modernity and Avant-Garde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Art 等。自20世纪80年代,策划了众多重要展览,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策划的主要展览包括首次全国规模的“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 北京)、西方首次全面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Inside Out: Chinese New Art”(1998纽约)、从全球视角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意派:世纪思维“(2009,北京)等。 Gao Minglu, Professor Emeritu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目录
序再现与匣子、格子、框子1
第一部分匣子:象征再现与哲学转向

第一章古代被启蒙:还原人文的艺术史17
第一节完美性模仿:瓦萨里的《大艺术家传》18
第二节风格即文明:温克尔曼开启的人文艺术史32

第二章宣物必先思我:启蒙奠定的思辨再现理论59
第一节公众空间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颠覆60
第二节再现的形而上学之路:从托马斯·阿奎那的“超越”到康德的“理性”69
第三节艺术再现:秩序自然和替代自然83
第四节再现的定义:从柏拉图的镜子到康德的图型85
第五节自明性和眼见为实:虚构和科学实证96

第三章只再现符合绝对理念的事物:启蒙与观念艺术史111
第一节黑格尔的理念艺术史的逻辑113
第二节黑格尔之后的德国观念艺术史家126
第三节走向自己反面的观念艺术史133

第四章艺术史的原形:理念的外形及其显现秩序139
第一节风格自律:形式发展的逻辑史140
第二节意志的原形:李格尔的“自足匣子”144
第三节“眼睛的历史”:从触觉再现到视觉再现150
第四节李格尔回归:“凝视”理论的复兴160
第五节生理的原形:沃尔夫林的时代风格原理171
第六节情感的原形:罗杰·弗莱的“形状形式主义”182
第七节心理的原形:阿恩海姆和贡布里希190

第二部分格子:符号再现与语言转向

第五章图像学:还原图像的语义逻辑199
第一节从形而上学哲学中走出的符号200
第二节语词与图像:描述和描绘204
第三节从图像悬置到图像破译: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212
第四节图像学的结构主义因素221
第五节会意和相似:伽达默尔、维特根斯坦、丹托和古德曼关于语词和图像的不同阐释229

第六章存在、事实和陈述:“物的真理”是如何被再现的241
第一节梵·高《鞋》引起的争议243
第二节物和物外:物的符号性245
第三节海德格尔:物的真理是敞开自身的真实性251
第四节夏皮罗:物的真理是“社会化现实的形式”258
第五节德里达:“物的真理”仅仅是一种现实陈述本身263

第七章思辨再现的世俗化:再现当下时间与个人神秘273
第一节“现代性”的概念275
第二节浪漫主义:再现个人的而非普世的时间感279
第三节两种对立的现代性:瞬间美和丑的真实284
第四节艺术自律:纯艺术的内部神秘本质291

第八章现代主义:媒介乌托邦299
第一节关于现代主义的争论301
第二节格林伯格的平面性:回到媒介自身304
第三节媒介的拟人化和秩序化:弗雷德的“物体化”和“剧场化”,以及克劳斯的“场域化”321
第四节阿多诺的“冬眠”:媒介作为远离实用主义的美学乌托邦337
第五节T.J.克拉克的“景观”:作为资本符号的媒介344

第三部分框子:语词再现与上下文转向

第九章从“格子”走向“框子”:后现代的政治再现语言学361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基础363
第二节“匣子”“格子”和“框子”:古典、现代和后现代的再现语言视角378
第三节“政治再现”的话语逻辑398
第四节语词和语境成为身份再现本身419

第十章前卫:再现非社会的社会性423
第一节前卫理论:穿透现实矛盾的复杂性424
第二节前卫艺术:再现资本体制的支离性428
第三节前卫的疏离和自律437
第四节新前卫440
第五节两种前卫454

第十一章加上下文:符号学和新艺术史465
第一节画面之外:福柯的权力“视线”467
第二节去图像:把艺术剥离为词483
第三节去原创性:把艺术还原为物496

第十二章无边的再现:艺术史的终结和图像转向507
第一节图像转向:泛图像和语词化形象508
第二节人文主义的终结515
第三节艺术史终结论:后历史主义叙事520

第十三章“当代性”:全球当代的虚拟再现529
第一节当代艺术的特点和起源531
第二节思辨时间、地缘时间、文化时间540

第四部分结论

第十四章再现的类型和转向559
第一节三种再现类型560
第二节三个转向563
第三节反思再现:意派论的差意性和“不是之是”571

参考文献577

图目录594

第2版后记60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