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播厥百谷 中国作物史研究

播厥百谷 中国作物史研究

  • 字数: 28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6600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五谷为代表的作物历来是传统农学研究的主体,早在农史滥觞时期,乾嘉学派的程瑶田与刘宝楠等人就对农作物的名实进行过考证,最早提出“古农学”一词的高润生在《尔雅谷名考》中也对《尔雅》中涉及的农作物名实进行了辨析。农史学科诞生之初,作物史研究也是老一批农史前辈用力最多的一个领域,万国鼎对传统五谷历史及其变化的钩沉、天野元之助对作物起源及其栽培的考证、辛树帜对果树分类与技术史的研究、游修龄对稻作史的钻研以及叶静渊关于蔬菜史的探索都是这一时期作物史研究的杰出代表。本论文集尝试以中国历史上的作物为主题,通过对某些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抑或中途引进的、先前不被人所重视的作物进行系统文献搜集与实际田野调查,分析其传入的具体时间、分布规模的扩展或萎缩、兴衰的主要动力、种植技术的变迁及其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厘清作物系统的转变所引起的农业调整以及社会变革,尝试进行传统作物史与社会文化史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一方面通过作物的生物属性来审视其社会属性,另一方面通过作物所引起的社会变革来重新思考物品、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作者简介
杜新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业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学史与环境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课题、中科院青促会、中科院科技史青年人才研教等6项项目基金,出版著作《金汁:中国传统肥料知识与技术实践研究(10-19世纪)》与《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对话》。
目录
导言:以作物为中心的农史研究
概谈中国南方的两种稻作文化——山地稻作文化与低地稻作文化
在苗与草之间——稗子的故事
南方山区的畲田与畲稻/陈桂权
宋代南方稻作生态比较研究——以浙西、江西为例
公元1世纪之前中国的冬、春小麦种植
历史时期华北地区主要豆类作物的嬗替
历史时期西南地区山地作物的种植分布研究
域外作物在中国:传播与驯化中的政治融入与文化融合
究竟何人传入番薯——番薯入华问题发覆
明代士人礼物交换中的“花草果蔬”——以日记、书札为中心
从图画资料看中国结球大白菜的性状演化
水磨与北宋茶叶的加工消费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