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城本体病害检测监测技术导则

长城本体病害检测监测技术导则

  • 字数: 30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作者: 张涛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77638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春秋战国时代起,长城成为中原列国和各王朝经常修建的一种军事防御工程,其主要目的为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外部势力侵犯,形状多为长墙式。由于北方草原游牧地区与中原农业种植地区的地理差异,因此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自然存在物品交换的需求。且草原的气候多变,游牧经济抵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弱,所以在封建社会始终存在着游牧文化与内地农业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往。因而,中国历代王朝多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修筑长城,主要目的是使王朝内农耕地区避免或减少受游牧部族侵扰抢掠所带来的损失,从而使无序的抢掠转换为有序的边贸,长城使中国的农耕与畜牧两大地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和谐共存。
在古代,长城也是彰显国家强盛的表现,“横漠筑长城,安此亿兆生”,秦始皇将统一前的秦、赵、燕三国长城整合连筑成一条万里长城彪炳史册,成为明代以前长城的象征。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非常久、工程非常大、防御体系和结构非常完善的长城工程,它对当时人民的生产生活、边远地区的开发及长城内外的交通联系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艺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作者简介
张涛,北京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理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科技保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北京市评标专家库专家、北京市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建筑安全检测鉴定与抗震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生研究生外聘导师、国家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 承担过大量课题研究:其中重量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部级课题3项,北京市文物局课题4项。参与标准编写:其中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8篇,主持编著专业书籍2本,参与编写2本。主持4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设计和结构安全检测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长城概况
二、长城分布及建造时间
三、长城砌筑方式及砌筑材料
四、古建筑无损检测、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第二章 检测技术
一、材质成分及形貌检测分析
二、物理化学性能检测
三、力学性能检测
四、病害检测
第三章 监测技术
一、环境监测
二、本体监测
第四章 长城建筑材料成分检测
一、延庆土长城检测分析
二、居庸关云台检测分析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