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国时期社会问题的治理 以1927-1937年上海防控自杀研究为例

民国时期社会问题的治理 以1927-1937年上海防控自杀研究为例

  • 字数: 28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彭小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3132819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1927-1937年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自杀社会问题,运用计量方法,梳理期间上海城市建设过程中自杀问题发生的特征;借助多元话语分析法,重构上海民众自杀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困境;从社会治理与社会动员的角度,探讨政府、媒体与社会各界预防与控制自杀的路径,初步总结了1927-1937年上海防控与处理自杀问题的历史经验。本书认为1927-1937年上海针对自杀问题实施的防控经验,是民国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治理的典范,值得深度总结。本书适合从事近现代社会史以及社会学研究的相关读者使用。
作者简介
彭小松,男,33岁,历史学博士,上饶师范学院讲师,专业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在《史学月刊》发表论文2篇(1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全文转载);主持在研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基金项目各1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学界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概念阐释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1927-1937年上海自杀问题的特征
第一节 上海城市化进程中自杀问题的发生
第二节 1927-1937年上海自杀问题的分布特征
第二章 “过日子”逻辑的颠覆:婚恋家庭自杀问题
第一节 恋爱生活与新旧观念杂糅
第二节 婚姻生活与新旧矛盾冲突
第三节 家庭生活与新旧伦理变化
第三章 城里人的生存危机:自杀的经济诱因
第一节 经济贫困与自杀发生
第二节 失业问题与自杀发生
第四章 舆论导向:自杀防控思想的传播
第一节 媒体视阈下的自杀防控舆论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