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口头性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问题

口头性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问题 "十七年"新曲艺研究

  • 字数: 27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敏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82316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49~1966年间新曲艺为中心聚焦于人民文艺的普及实践问题,分别从历史演变、文艺方向与政策推动、文艺工作者参与、文体形态与创作理论建设以及传播方式与效果等几个层面比较完整、集中且充分地呈现和阐释了对象与问题。以“口头性”为抓手,并将之植入到文艺大众化的历史背景与中国革命的话语语境这一双重脉络中进行把握,较为深刻地意识到新中国之后从“文学”到“文艺”的转化,探讨了以新曲艺为代表的“革命通俗文艺”在新中国文学实践乃至整个文化政治中的重要位置。并以跨学科的视野,借鉴社会文化史、传播学等研究方法,仔细梳理和考察了新曲艺在生产与传播上的机制性建设与普及性探索,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新中国的文学与文化以及时代政治之间互相贯通、相生相成的密切关系。
作者简介
周敏,男,1982年生,安徽枞阳人,上海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联合培养博士,毕业后曾任职于嘉兴学院文法学院,并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兼
目录
导论
第一节何为“新曲艺”
第二节如何进入“十七年”新曲艺
第一章发现民间与现代说唱文艺之萌生
第一节通俗与大众的变奏:“革命通俗文艺”的生成
第二节顾颉刚:从研究民间到“运用”民间的先行者
第三节民间的发现与激活:老舍与赵树理的通俗文艺实践
第二章文艺工作者与“十七年”新曲艺之演化
第一节文艺“普及第一”方针推动下的新曲艺
第二节普及与提高之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展开
第三节地方文艺刊物的“说唱化”调整及其困境
第四节曲艺艺人改造中的理性考量与策略运用
第三章新曲艺的理论建设与文体形态
第一节新曲艺的创作概况:口头传统的转化
第二节创作理论的探寻:“故事性”及其边界
第三节作品细读:革命政治的民间情理化书写
第四章“夺取旧文艺阵地”:新曲艺在基层的传播
第一节文化馆、站与农村俱乐部:新曲艺乡村传播网之建立
第二节艺人下乡与媒介技术运用:新曲艺的基层传播
第三节群众文艺的“声”与“情”:上海及其周边的新故事活动
结语新曲艺与“人民文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