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建安二十六年 历史与文学书写的三国魏晋故事

建安二十六年 历史与文学书写的三国魏晋故事

  • 字数: 14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 作者: 李庆西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80554820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曹魏,公元220 年至265 年,凡四十六年。 蜀汉,公元221 年至263 年,凡四十三年。 东吴,公元222 年至280 年,凡五十九年。 不到百年的三国,实是折叠了汉末与晋初,两头跨界正好占了一半。 ----------------------------------------------------------- 杂俎三国,读出历史缝隙的漶漫和微妙 ----------------------------------------------------------- 历史折叠之处的情感与想象 于分合之际寻绎一种心灵史 ----------------------------------------------------------- 汉末三国,三国魏晋,历史折叠之处窝藏许多让人感兴趣的故事。 作为“讲史小说”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是一种反历史叙事——三国之中最羸弱也最早出局的蜀汉,何以成为叙事主体,又怎样被注入担当正义的精神内涵? 三国乃或魏晋的故事告诉你,文学的叙史方式实是国人的一种心灵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建安二十六年”谈起,从历史记载与文学书写的双重角度,梳理了诸葛亮北伐、空城计、伏甲设馔等大众读者耳熟能详的三国魏晋故事,通过对比《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文学描写与《三国志》等史书中历史叙事的取舍与真伪,分析了小说与史书叙事存在的诸多歧异。书中关于某些制度、名物考证,以及对三国戏曲和民间传述性语词的探讨,是作者作为拓展研究视野的若干路径,其实亦是寻绎印证心灵的某种话语方式。书末附录一篇,是《三国志》阅读笔记,其中包括关于三国史的一些知识性概述和作者读史的心得体会。
与作者的《老读三国》《三国如何演义》不同,本书主要探讨三国建政的政治伦理和历史机缘,尤其从蜀汉的角度去解析那种历史活动的合法性叙事。同样是梳理史家与小说家各自的叙事策略,更有意识地去解读这些故事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历史含义。历史也许并不比文学更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家比史家也许更懂得国人接受心理、更能够理解历史人物心理,也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活动所能承载的自我效能价值。
作者简介
李庆西,1951年出生,现居杭州。曾任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现为上海《书城》杂志执行编委。四十年来从事文学创作与批评,著有小说《不二法门》《小故事》《大风歌》,评论随笔集《文学的当代性》《寻找手稿》《话语之径》《闲书闲话》等,以及古典小说研究专著《老读三国》《三国如何演义》《水浒十讲》等。
目录
自叙001

建安二十六年
——刘备、诸葛亮、庞统、法正,蜀汉建国时间与事件001
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北伐叙事讨论036
代汉·祀汉·去汉
——魏蜀吴的国家构想及叙事话语068

空城计札记102
伏甲设馔,掷杯为号122
“丈八蛇矛”及其他147
语词三国170
三国戏蜀汉叙事种种
——以杂剧、传奇为对象189

乱世·衣冠·风流
——兼说《世说新语》的人物观208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桓温其人及《晋书·桓温传》之叙事学231

附录
时间、地理及三国史架构
——《三国志》阅读笔记251

基本文献28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