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什么是科学(第2版)

什么是科学(第2版)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吴国盛
  • 出版日期: 2023-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079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文里有诸多关于科学的话语,比如“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科学防疫”“科教兴国”“科学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其中的“科学”都指同一个东西吗? 在中西医之争中,或者说在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讨论中,撇开里面的那些政治的内容,那些意识形态的内容,在这一讨论的背后,或者在进行这一讨论之前,是否需要先澄清一下“科学”的含义。 科学,对中国人来说,到底是什么?——是真理,指向知识?是意识形态,指向政治?是技术,指向某种功效?又或是无所不能,指向某种神话? 在这本书中,吴国盛教授从其专业和研究出发,分析中国人的科学观念,阐明科学和哲学、宗教以及伦理传统的关系,揭秘科学的文化基因,帮助我们理清我们的各种科学观念,引导我们反思我们的文化传统。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吴国盛教授先是梳理当代中国人的科学观念,然后阐述现代科学起源于古希腊的理性科学,并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接着又从两个方面讨论现代科学的产生:第一、宗教直接助力现代科学产生;第二、数理实验科学塑造了现代科学的标准。此外,吴国盛教授还讨论另一科学传统——博物学(自然志),并由此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坦言虽然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没有科学,但是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有科学,并由思考中国文化的当代命运。
作者简介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国盛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师从叶秀山教授。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历程》《技术哲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著作《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著作《时间的观念》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第一节两种基本用法
第二节科学:夷之长技
第三节科学:来自日本的西方词汇
第四节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第五节小结
第二章西方科学溯源:希腊理性科学
第一节science辞源及其演变
第二节“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第三节“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第四节自由的学术:希腊科学的非实用性与演绎特征
第五节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第六节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第七节自然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第八节小结
第三章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第一节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第二节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一、大学是一个自治机构
二、大学提供基督教世界普适的学问标准
三、大学以讲授自由之艺为基本
四、大学以自由辩论为主要教学方式
第三节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科学形态
第四节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第四章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第一节求力意志: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一、从理性自由到意志自由
二、人类中心主义
三、征服自然
四、实验科学
第二节世界图景化:自然数学化与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一、自然的数学化
二、空间化
三、时间化
四、机械化
第五章西方另类科学传统:博物学
第一节什么是博物学
第二节西方现代博物学的兴衰
一、现代早期:从文艺复兴到16世纪的博物学
二、17世纪的博物学
三、18世纪的博物学
四、19世纪:博物学的黄金时代
第三节博物学的当代意义
第四节重建科学谱系
第六章传统中国的科学
第一节李约瑟难题
一、中国古代无科学
二、中国古代有科学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一、概念界定
二、李约瑟范式及其局限
三、以博物学眼光重建中国科学史:天地农医
结语
附录一对批评的答复
附录二地方性知识的哲学和社会学
名词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