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生不息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实价值

生生不息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实价值

  • 字数: 1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吴延勤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971615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稿作者影从前贤,以多年教学研究的心得,浅述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见解,力图梳理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价值,崇善去恶,去繁、伪而就简、真。书稿主要概述内容为各历史时期主要的思想文化形态,包括先秦子学(儒、墨、道、法、阴阳五行)、两汉经学(今古文经-儒家经典)、魏晋玄学(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隋唐佛学(中国化佛教佛学)、宋明理学(儒教显学,济以道、释)、阳明心学(儒道释集大成,国学思想切入点)。从主流上讲,有别于西方特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在重视个体修养的基础上,寻求更有利于维系集体利益的克己、纪律、团结、稳定、和谐等文明价值的传承。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可以说是人人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也可以说世界需要。从体系上讲,涓涓细流沁东方,先秦诸子百家衍至后世,如同支流,汇入儒道释三大干流,百川归海,明代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融合儒道释,海纳百川。从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态理解,儒道释三大家以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承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好比人生不同阶段的精神依托和价值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要求。  
目录
第一章 先秦子学
(一)背景: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二)百家争鸣
(三)子学派别和特点
(四)子学价值:开源奠基
第二章 儒家·儒学
(一)儒家
(二)辨儒:儒家三形态:儒学-儒术-儒教
(三)儒家首要价值:尚礼
第三章 孔孟儒学
(一)基础理论:天命观(敬畏心)
(二)孔孟儒学:仁学(人学)
(三)孔孟儒学的二分法:君子与小人
(四)儒学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玉
(五)孔孟儒学的现代教育价值
第四章 墨门之义
(一)其人其门
(二)十大主张
(三)影响和评价
(四)墨门的世代价值
第五章 法家之力
(一)法家流派、人物
(二)法家尚力:法、术、势的组合
(三)法家弱民:并非法治
(四)法家教训:外儒内法
(五)法家思想文化的特殊价值
第六章 老庄之道
(一)老、庄其人/神
(二)道的内涵和外延:无、朴、真
(三)老庄之道的思想资源价值
第七章 阴阳与五行
(一)《易经》与《尚书》:阴阳五行家典籍
(二)思想观念:古典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
(三)要义原理:相生相克
(四)思想传承:生活常识
(五)历史观:五德终始
(六)阴阳五行的思维价值
第八章 儒术
(一)儒学非中心
(二)儒学从边缘到中心:儒术
(三)儒学从边缘到中心:谶纬
(四)儒术思想之集大成:《白虎通义》
第九章 经学
(一)缘起和演变
(二)今古文经和今古文之争
(三)经学之弊端:文风、学风、士风僵化
(四)经学古籍的文史价值
第十章 魏晋玄学
(一)产生、演变
(二)玄学形式:魏晋清谈
……
第十一章 隋唐佛学
第十二章 宋明理学
第十三章 阳明心学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