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意向性与自我 现象学与心灵哲学的视域

意向性与自我 现象学与心灵哲学的视域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忠伟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080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了七个方面,第一研究是历史性的,主题是意向性概念的古今缘起:亚里士多德与布伦塔诺论意向性。第二研究重构了分析-心灵哲学中的意向性理论,按照语言-意识(现象、认知)-实在(物理)的三角,对意向性的发展进行了重构,并阐述了解释主义或虚构主义对以上三种意向实在论的理论的挑战。第三研究是方法论的,实际上是想用现象学还原和本质分析,来证成纯粹意识和其意向性结构的实在性,以及其相对于形而上学和经验科学的独立性。第四研究则关注胡塞尔静态描述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反对用弗雷格式的框架,将胡塞尔意向性看成是意向活动-意义-对象的三分结构,而是试图论证,意向性实际上就是意向活动朝意向对象的指向这个二分结构,意向相关项就是作为意义的对象,作为对象的意义。“通过意向相关项指向对象”,实际上是对意向相关项内部动态或静态结构的描述。第五研究更进一步地探讨了意向性的可能性,从根底上,意向性乃是基于先验能力在感受基础上进行构造,而这样的构造要想开始,非得有一个合理的感受概念。第六研究探讨意向性的先验基底,也就是本原自我。第七研究则展示出,意向性还有他者维度,因为要想将意向对象认定或构造为实在的,还需要意识到,不仅有他人,而且他人也意向和认定该对象。
目录
第一章意向性的缘起:亚里士多德与布伦塔诺论意向性
第一节亚里士多德与意向性问题
第二节亚里士多德论感知与意向性的因果理论模型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关于意向性的古典表象主义模型
第四节布伦塔诺的现象性意向性概念
一内在反思与现象性意向性
二布伦塔诺的直接意向主义
第五节结语
第二章分析-心灵哲学中的意向性理论
第一节意向性的语言哲学研究进路
一布伦塔诺意向性论题的语言哲学版本
二意向性作为语法特征
三论语言特征在解释意向性问题上的优先性
第二节意向性的自然化
一意向性的实在性
二意向性和表征
三意向性和信息
第三节现象意向性
一现象性意识及其内在的反身结构
二意向性作为(现象)意识的结构
三现象意向性的核心论题和理论可能性
第四节意向虚构主义
一研究意识与心灵的出发点
二意向策略和意向虚构主义
第五节意向性的本源性问题、实在性和虚构主义
第三章现象学方法论和意识与意向性的确实性
第一节现象学还原与意识哲学的自主性
一三种关于意识的理解
二现象性意识概念奇特的逻辑行为
三现象学还原作为认知转向和语义转化装置
四纯粹现象语义和现象意识概念之逻辑行为
五意识哲学的自主性及其限度
第二节本质直观:从早期现象学与分析哲学之争再出发
一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本质直观理论初探
二石里克对胡塞尔本质直观理论的批评
三内在反思与本质变更
第三节结语
……
第四章胡塞尔静态描述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
第五章胡塞尔先验生成意向性理论基础:感受、构造与意向性
第六章意向性的先验基底:本原自我
第七章意向性、他心与存在:胡塞尔论构造他心与客观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