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主体、情境与时间 社会资本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

主体、情境与时间 社会资本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

  • 字数: 24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姜俊丰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28080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研究在回顾社会资本概念及测量发展的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角度构建社会资本测量框架,基于社会资本的依存主体及环境,操作化出个人取向社会资本、家庭取向社会资本以及网络社交社会资本三种类型,并利用全国性调查数据研究其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利用多种统计方法综合解决模型估计中潜在的内生混杂,力图得到更加真实的社会资本健康效应。同时,研究还对比了不同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城乡异质性,并探讨了网络情境下的社交社会资本与现实情境下的社会资本在影响居民健康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以及时间维度下社会资本对健康影响的长效性及异质性等,并得到一系列具有启发意义的结果。
作者简介
姜俊丰,管理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包括人口与健康、社会分层与流动等。在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中英文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目录
   第1章社会资本与健康:理论视角及其扩展




1.1研究背景




1.2社会资本:概念化与操作化




1.3社会资本测量框架拓展:论主体与情境




1.4健康的概念与测量




1.5理论基础:社会资本的健康机理及其扩展




1.6小结与全书内容概述




第2章社会资本与健康因果关系研究回顾




2.1社会资本与健康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




2.2社会资本与健康因果关系研究回顾




2.3小结




第3章数据与研究方法




3.1数据来源




3.2变量选择与编码




3.3研究方法




3.4小结




第4章样本基本信息及健康状况分析




4.1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4.2健康现状与人群差异




4.3健康状况的时间变动




4.4小结




第5章个人取向社会资本与居民健康:以信任为例




5.1信任与个人健康: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5.2信任水平及其人群差异和纵向变动




5.3信任与健康的联系




5.4信任对健康的因果影响:基于固定效应模型




5.5基于滞后项回归的稳健性检验




5.6进一步的分析:信任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5.7小结与讨论




第6章家庭取向社会资本与居民健康




6.1家庭取向社会资本何以影响个人健康




6.2家庭取向社会资本的人群差异




6.3家庭取向社会资本与健康的关联性分析




6.4家庭取向社会资本与健康之间关联的性别与城乡异质性




6.5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因果性检验




6.6进一步的分析:家庭取向社会资本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6.7小结与讨论




第7章网络社交社会资本、现实社会资本与居民健康




7.1网络社交社会资本与现实社会资本影响健康的交互关系:一个分析框架




7.2网络社交社会资本的人群差异




7.3网络社交社会资本与现实社会资本之间的联系




7.4网络社交社会资本与现实社会资本对健康的影响




7.5不同现实社会资本水平组内的网络社交社会资本与健康




7.6因果关系检验:基于倾向值匹配分析




7.7稳健性分析:基于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




7.8小结与讨论




第8章社会资本影响居民健康的时间异质性




8.1社会资本影响个人健康的时间异质性及其城乡分化




8.2两类信任资本及健康的城乡与年份差异




8.3社会资本与自评健康




8.4社会资本与抑郁水平




8.5小结与讨论




第9章早年同伴关系对中晚年抑郁的影响




9.1早年同伴关系与成年后心理健康:文献回顾与假设




9.2早年同伴关系和中晚年健康状况




9.3基于回归模型的早年同伴关系与中晚年抑郁关系分析




9.4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因果关系检定




9.5教育异质性分析




9.6小结与讨论




第10章社会资本与健康研究:总结与展望




10.1已有研究获得了什么?




10.2政策启示




10.3既存问题与发展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