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政治人类学评论(总第16辑)

政治人类学评论(总第16辑)

  • 字数: 372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陶庆主编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280757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政治人类学评论》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第一份政治人类学专业集刊;旨在紧扣“权力-权利”互动博弈逻辑,运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论等“三位一体”的扎根理论方法论,展开交叉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本书为总第16辑,包括五篇论文,以民族志的“深描”手法,呈现出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乡村社会的结构变迁和共同体行动的酝酿形成,揭示了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若干扎根理论和适用原则。
作者简介
《政治人类学评论》(Political Anthropolpgy Review)是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国内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人类学专业的学术集刊,旨在紧扣“权力—权利”互动博弈逻辑,运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论等“三位一体”的扎根理论方法论,展开交叉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本辑共五篇文章,包括后税费时代“国家—中间地带—农民”三重互动模式研究、“血缘—地缘”网络权力的调适与变革、“媒介场域”中乡村社会的重构与连接、老龄化农村社区养老的弱反馈模式研究、国家在场的民间权威与乡土秩序等。以上五篇论文均以民族志的“深描”手法,呈现出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乡村社会的结构变迁和共同体行动的酝酿形成,揭示了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若干扎根理论和适用原则。《后税费时代“国家—中间地带—农民”三重互动模式研究》围绕“乡贤”这个中间地带身份,指出了其穿插在国家政策发布与农民接受之间,进行了柔性沟通的作用。《“血缘—地缘”网络权力的调适与变革》,对苗族身份和社会认同进行了历史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意识形态有目的地培育苗民民族认同,原有核心家庭原子化正将“民族”“宗族”“血缘—地缘”等网络权力和群体分类模式进一步淡化虚化,由此共铸了苗族身份和社会共同性的正当性和典型性。《“媒介场域”中乡村社会的重构与连接》
目录
1后税费时代“国家—中间地带—农民”三重互动模式研究——以鄂北L村为例  王东/12“血缘—地缘”网络权力的调适与变革——以渝东南M村为例  孔瑞/653“媒介场域”中乡村社会的重构与连接——以东北J村为例  刘展/1344老龄化农村社区养老的弱反馈模式研究——以W县魏村为例  魏霞/1975国家在场的民间权威与乡土秩序——以吴村“村转居”为例  马志强/269卷首语(英文)/344学科开放与学术共享(英文)/350摘要(英文)/354《政治人类学评论》征稿与撰稿体例/38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