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风景的意义

风景的意义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美)约翰·萨利斯
  • 出版日期: 2022-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147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美国当代有名哲学家约翰•萨利斯(John Sallis)的新作。他从哲学史和艺术目前有关“风景”的画作和著作入手,在深入探讨莫奈、塞尚、大卫•弗里德里希、保罗•克利等画家画作,以及康德、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风景”和自然的独到理解,通过将风景构想为“元素性的自然”,提炼出风景画的三重含义:大地的、自然的和场所的。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借助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从哲学角度对中外历史上的风景画和山水画进行审视,将风景的本质概括为元素性和大地性,为美学和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独到的视角。尤其是,作者同样关注了中国古代画家李成、郭熙等的画作,尤其注重对中国山水画中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的显隐运作方式的阐发,可以为读者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思考提供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在《风景的意义》这本书中,美国当代有名哲学家、美学家约翰·萨利斯(John Sallis)延续了其以往著作中关于自然的元素性和大地性的思考,围绕着风景的密度和悲剧性,以及风景与自然的共振等问题,提出了自己对风景的意义的独特理解。萨利斯教授有着深厚的西方古典哲学背景,他从现象学和现当代美学视角出发,游走于哲学与艺术的边界,开启了有关想象力和自然元素的哲学思考,在当代美国哲学界自成一家。本书不仅涉及西方艺术目前的大师,如莫奈、塞尚、弗里德里希和克利等,还讨论了中国山水画,尤其是郭熙的画论,显示出他思想的开放和视野的宏阔。
作者简介
约翰•萨利斯(John Sallis,1938— ),美国哲学家,波士顿学院哲学系阿德尔曼(Frederick J. Adelmann)讲席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象学、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萨利斯教授以对“想象力”概念的研究和对柏拉图及海德格尔的解读而闻名,是美国哲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创建了现象学研究权威期刊《现象学研究》(Research in Phenomenology)。主要作品包括《自然的回归:论感性的超越》(The Return of Nature: On the Beyond of Sense,2017)、《克利的镜子》(Klee’s Mirror,2015)、《想象力:元素的意义》(Force of Imagination: The Sense of the Elemental,2000)、《方圆说——论柏拉图〈蒂迈欧〉中的开端》(Chorology. On Beginning in Plato’s“Timaeus”,1999)、《回声:海德格尔之后》(Echoes: After Heidegger,1990)。杨光,笔名杨疏清。南开大学英语系学士,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硕士、博士。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和古希腊哲学,同时从事美学、艺术哲学研究,并参与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展活动。著有Versammelte Bewegung(《运动的汇集》);联合主编Paths in Heidegger’s Later Thought(《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路径》);发表有关现象学、古希腊哲学和艺术哲学方面的德语、英语和中文论文多篇;翻译作品包括《苏格拉底》(2016)、《从思想的经验而来》(合译,2018)。
目录
图列表
致谢
前言
一 风景的界限
二 风景的密度
三 风景的悲剧
四 风景的共振
五 隐匿的风景
索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