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电影情采论

中国电影情采论

  • 字数: 25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谢群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57321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文论经典《文心雕龙》中的“情采”观为基础进行“电影情采”美学范畴的建构与阐发,再以“电影情采”美学为核心,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电影创作观和电影批评范式,并将之运用于中国电影的分析,以总结出中国传统电影情采的风格与特点,为研究中国电影的民族特色提供一种新的观念和方法。本书采用跨学科研究、文本细读、文献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及本书建构的“剖情析采”电影批评范式展开论述和研究,尝试将中国文论中的概念和文艺观念转化、移植、融合到电影学领域,为“中国电影学派”的本土理论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目录
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中国文论的文化与理论价值
二、“中国电影学派”的本土理论探索
三、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关于“情采”的研究
二、基于中国文论的电影理论和中国电影研究
上篇“电影情采”的理论建构
第一章“电影情采”美学及旨归
第一节“情采”理论溯源
一、原道:《文心雕龙·情采篇》的思想根基
二、“情采”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电影情采”的概念阐释
一、电影之“情”
二、电影之“采”
第三节“电影情采”美学及其特点
一、“电影情采”的生成
二、中国电影“空气说”与“电影情采”美学
三、“电影情采”的特点
第二章“以情统采”的电影创作观
第一节以情为经:为情而造文
一、以情为经:从真“情”出发
二、融情于采:为情而造文
第二节“情采失衡”的创作倾向
一、繁采寡情:“情味”缺失的视听表达
二、重情薄采:乏味单调的视听形态
第三章“剖情析采”的电影批评范式
第一节重情轻采:中国电影批评的范式与特点
第二节剖情析采:基于“电影情采”美学的批评范式
一、批评目的:倡导“电影情采”创作观,提升电影的视听
表现力
二、批评标准:融情入采、情采相融
三、批评方法:剖情析采
第四章重情厚意:中国电影“情”论
第一节情本位:中国电影的重“情”思想
一、中国电影的“情本位”
二、重“情”思想与“为人生”的电影观
第二节思无邪:中国电影中的“道德情感”
一、早期中国电影中的“道德情感”诉求
二、新兴电影中的道德情感与阶级意识
三、新中国电影中的“道德理想主义”(新时期前)
四、新时期以来电影中的“道德多元化”情感
第三节感物吟志:中国电影中的“情志”表达
一、早期电影人的忧患意识与“情志”表达
二、当代中国电影忧患意识的变奏
第五章从“情”到“情采”:萌芽时期的中国电影情采
第一节炫目与惊异:电影之“采”的最初体验与实践
第二节质朴与清奇:艺术探索时期的中国电影情采
一、质朴的影戏情采:以《劳工之爱情》(1922)为例
二、清奇的电影情采:以《盘丝洞》(1927)为例
第六章要约写真:中国传统电影情采的特点
第一节电影民族化问题与中国电影情采
第二节“要约写真”电影情采的形成
一、郑正秋与《姊妹花》:基本形态的确立
二、蔡楚生与《渔光曲》:创新与发展
三、吴永刚与《神女》:“要约写真”情采的纵深拓展
第三节声画交融:中国传统电影情采的完善
一、孙瑜与沈西苓
二、袁牧之与《马路天使》:情采斐然之作
第四节“要约写真”电影情采的成熟与当代传承
一、费穆与《小城之春》:中国式情感的电影情采
二、“要约写真”电影情采的当代传承
第五节中国“要约写真”电影情采的思想根源
一、中国传统“文质观”
二、中国传统“内求”思维与“内美”追求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