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早期艺术史(全2册)

中国早期艺术史(全2册)

  • 字数: 7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作者: (瑞典)奥斯伍尔德·喜龙仁
  • 出版日期: 2022-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46211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5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2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研究的百科全书式人物 奥斯伍尔德·喜龙仁是20世纪西方极为重要的中国美术史专家、首届查尔斯·兰·弗利尔奖章获得者(相当于艺术史界的诺贝尔奖),并被称为“二战后西方研究中国绘画的集大成者”。 作为一位西方学者,喜仁龙几乎成为中国艺术研究的百科全书式人物。 ·中国古代艺术史通论 喜龙仁一生著述极丰,其代表作就有《中国早期艺术史》(1929—1930)。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的通论,著录了海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私人收藏家等珍藏的史前时代以来各个门类的文物精品逾600件,还收录了我国各地名胜古迹照片数百幅,为当时尚未被勘测的中国艺术之制作了一份航海图。 ·实地考察的结果 喜仁龙先后四次(1919、1921、1928、1935)访问中国,对中国建筑、雕塑、文物进行调查和拍摄,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中国早期艺术史》所依据的是喜龙仁第一次、第二次中国之行,此外还综合了欧美收藏机构及私人的藏品。 ·珍贵的影像资料 喜龙仁的研究往往建立在对实物的观察、拍摄和研究的基础之上,《中国早期艺术史》就有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上册第一卷含插图15张,附图288张;第二卷插图13张,附图286张。下册第三卷含附图232张;第四卷插图22张,附图219张。其中许多图版,乃所录文物古迹的专享遗像,今天已无法取代。 ·精装,封面讲究 护封精装,封面书名采用毛笔类字体、起凸工艺,橙黄色的底色上印上书内插画,使得封面更显古朴淡雅。 ·专家作序 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学院缪哲教授作序推荐,详述喜龙仁与中国艺术之渊源。 ·与同类书相比 本书尽量直译,尽可能还原作者本来的意思和风格。本书的修图精细,不删原图的底色,优选限度保留当时摄影图片的真实情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的通论。全书共上下两册,上册分为“史前至秦朝艺术”和“汉至南北朝艺术”两部分,著录了海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私人收藏家等珍藏的史前时代以来各个门类的文物精品逾600件,其中很多今已下落不明,其影像资料仅见于本书;下册分为“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两部分,除著录海内外公私所藏被盗流散出境的佛道造像、陵墓世俗雕刻外,还收录了我国各地名胜古迹照片数百幅,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遗迹保存与变化的实况。 本书为西方汉学界系统研究中国早期艺术史的发轫之作。书中大量文物珍品的介绍、著录来源和传承记录均很明晰,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以及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国古代艺术品认知系统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奥斯伍尔德·喜龙仁(Osvald Sirén,1879—1966),瑞典美术史家、哲学博士。他是20世纪西方极为重要的中国美术史专家、首届“查尔斯·兰·弗利尔奖章”获得者。曾受聘于斯德哥尔摩大学,任艺术史教授。他多次来华,并对中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研究颇深,其代表作有《中国早期艺术史》《北京的城墙与城门》《5—14世纪中国雕塑》《中国画论》《中国园林》《中国绘画:名家与技法》等。
目录
上册
第一卷史前至秦朝艺术
第一章史前时代003
第二章殷朝013
装饰主题018
第三章周朝021
历史记录——陵墓022
陶器和青铜器026
青铜器的发展036
青铜装饰039
青铜器的技术与材料041
青铜器的铜绿043
玉044
第四章楚国和秦国时期049
楚国和秦国的青铜器051
秦国的镜子053
秦国的带钩054
附图061
第二卷汉至南北朝艺术
第一章汉代艺术的历史背景173
第二章汉代墓葬
第三章青铜器、漆器与织帛189
带钩190
中亚地区对汉代艺术的影响193
博山炉与油灯201
漆器206
织帛207
雕刻铜器与彩绘铜器209
第四章陶瓷215
第五章玉器223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229
附图243
下册
第三卷雕塑艺术
第一章秦汉雕塑367
第二章六朝时期的明器和陶塑379
第三章北魏时期的佛教雕塑385
第四章北齐和隋代的佛教雕塑395
第五章唐代佛教雕塑403
第六章隋唐两朝的动物雕塑和陶俑411
第七章唐代以后的中国雕塑417
附图425
第四卷建筑艺术
引言557
第一章城墙559
第二章大型祭祀的祭坛:台基、坡道、台阶563
第三章木建筑:主要类型及特征569
屋顶573
多层楼阁、塔楼576
牌楼、栏杆、门579
第四章黏土、砖石建筑585
砖塔591
石塔及其他石建筑595
桥梁597
第五章中国建筑的演变601
附图6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