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基础理论 第2版

中医基础理论 第2版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7858769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学生和读者比较准确地掌握古典主流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和演变,学术上能看懂历代中医文献,古为今用,并为学习中医各科和古典中医文献打下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气、阴阳五行、血津液、经络、脏腑、病因、发病与预防、病机、治则治法等章节。本书根据作者多年来开展古典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获得的成果和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学术内容。本教材加强了《内经》气、阴阳、五行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后世的发展和演变的介绍,旨在准确刻画这些理论和概念的本来面貌与来龙去脉;同时摘录当代有关研究的精华。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学生和读者比较准确地掌握古典主流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和演变,学术上能看懂历代中医文献,古为今用,并为学习中医各科和古典中医文献打下基础。 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各专业的新生,其他医药院校学生,各类中医药学科临床和研究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方肇勤,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分会全国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学分会主任委员;重量教学团队“中医基础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任实验中医学教研室主任。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4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中医实验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所负责的“实验中医学”先后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所负责的课程建设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有《实验中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医药研究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全国统编教材,指导研究生50余人。 所主持的国家到地方的各级科研项目十数项;所主持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国家及部级科技奖励。主编《中医辨证论治学》、《大鼠/小鼠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古典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当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中医学的一些鲜明学术特点
第四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气
第一节 《内经》的气理论
第二节 历代人体之气的理论及演变
第三节 清末流行的人体气理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
第二节 五行
第三章 血津液
第一节 血
第二节 津液
第三节 阴、精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与经络学说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经筋、皮部、别络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第五章 脏腑
第一节 脏腑与藏象学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病因
第一节 病因学说
第二节 外感病因
第三节 内伤病因
第四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第五节 其他致病因素
第七章 发病与预防
第一节 发病
第二节 预防原则
第八章 病机
第一节 病机学说
第二节 邪正盛衰
第三节 阴阳失调
第四节 气血津液失常
第五节 内生“五邪”
第六节 疾病病机
第七节 证候病机
第八节 症状病机
第九节 病证相传
第九章 治则治法
第一节 治则治法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节 基本治则治法
第三节 疾病、证候与症状的治则治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