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可怕的两岁 畅销升级版

可怕的两岁 畅销升级版

  • 字数: 17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美)约翰·罗斯蒙德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7142409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以美国“父母大师”培训中心的首席专家约翰·罗斯蒙德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深入剖析两岁孩子的心智和身体发育特点,逐一给出解决方案。在畅销经典的基础上,结合读者意见,对原版进行了三大全新升级: 收藏级 DIY 内封,可将自己孩子的照片替换封面,较为珍藏孩子可怕又可爱的两岁!家长尽享专属 DIY 晒娃的乐趣! 新增父母问题分类指南,黏人、发脾气、不好好吃饭、和小朋友打架、固执、睡眠习惯不好……一个导航全解决 修订表达更加严谨,作者“美式毒舌”的背后,是一颗对辛苦妈妈们的温柔的心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象级畅销书《可怕的两岁》的升级版本,在内容上深入分析了中国父母广为认知的“可怕的两岁”现象,并且作者从自己的“养育季”理念出发,针对一岁半到三岁幼儿的性格、习惯、行为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养建议,旨在帮助父母在两岁关键期为孩子奠定良好的性格和行为基础,同时激发出两岁孩子身心发育的很好状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从关爱妈妈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很多贴近生活实际且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建议。
作者简介
约翰·罗斯蒙德(John Rosemond),家庭心理学家,育儿讲师,领导力育儿研究院(The Leadership Parenting Institute)首席专家,专业育儿线上咨询网“父母大师”(ParentGuru)创始人。罗斯蒙德及由他组建的育儿专家团队致力于为父母解决育儿难题并提供实用的育儿建议及资源。1978年,约翰·罗斯蒙德开设了自己的第一个家庭专栏。此后专栏内容被美国、加拿大的一百多家报社竞相转载。目前,专栏内容定期发表在《美好家园》(Better Home and Gardens)杂志以及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机上杂志《半球》(Hemisphere)。此外,约翰·罗斯蒙德常年受邀在各地演讲,他幽默且极富感染力的育儿报告及相关研讨会发言获得了美国各地父母和专家团体的一致好评。
目录
父母问题分类导航11XI
第1章正确教养的原则//1
必须有个好的开始/4
养育也要分“季节”/6
小心!那些错误的教养理论/8
要做就做“兼职妈妈”/11
从服务季进入权威季/16
从权威季进入指导季/17
性格问题的根源在于两岁时期的养育季过渡失败/20
解答父母们的问题/23
第2章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35
幼儿发展的里程碑/42
培养优秀的孩子,父母要做这些事/44
实例一:不要给孩子太多玩具/52
实例二:尽量避免把孩子交给电视/55
多读书给孩子听/58
孕育二胎的优选时机/61
解答父母们的问题/65
……
摘要
     第1章 正确教养的原则 新生儿第一次睁开双眼观察这个神秘的世界时,他的小脑袋里正进行着一系列活动,如果能够记录、解码这些活动,他很可能是在说:“哇!看看我做了件多伟大的事!”婴儿把早期经历与自身且只与自身相联系,因为他缺少任何其他的参照标准。在他看来,他睁开双眼的那一刻就是世界形成的那一刻,因此,睁开双眼的行为就是造物行为。在他看来,他主宰万事万物,一切都为他而存在、因他而存在。 瑞士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在描述婴儿的那种无所不在的自我中心感时,为其贴上了“自我中心主义者”的标签。“我是叱咤风云、有权有势的人物”,孩子的这种想法是他最初的现实建构。孩子出生头两年,父母和其他亲人对他有求必应,他们的回应就好像在证明孩子的这种想法是对的。饿的时候,他发出“我饿了”的信号,就会有人来喂他;懒得走路的时候,他发出“我累了”的信号,就会有人抱着他;想要别人注意他的时候,他大叫,马上就会有人来关注他。如此这般,无论是不舒服、不高兴,或者只是有点儿无聊,他都会发布命令,父母和其他亲人会马上前来执行。他坐在便携的“王座”(婴儿车)里,父母推着他到公共场所的时候,人们觉得他可爱,不断有人靠近他,蹲在他面前逗他,好像是在乞求他赏个笑脸,这更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在出生头两年,看到别人对待他的态度,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是大人物。和他比起来,其他人就如太阳东升西落般寻常,他才是第一且专享重要的人。早在两岁之前,他就得出结论,那就是“我是世界的主宰”,他的幸福感就基于此。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世界是个超级大的地方。 在迎合孩子自我中心幻想的过程中,父母让他产生了一种持久且最为重要的认识:无论何时他都可以依赖父母。这种依赖的感觉就是信任。孩子在童年时期偶尔会遇上大风大浪,亲子关系中的信任会给孩子需要的稳定感,是孩子需要的压舱石。 大约在孩子两岁的时候,父母开始引导孩子进行最为重要的转变,亲子关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他们从为人父母的第一季进入第二季(关于这一话题详见后文)。如果这一年的转变成功了,那他们就把“大人物”转变成了社会上富有责任感的一员。父母拒绝去迎合孩子的每种幻想,他们认为孩子该开始自己去做些事了。孩子想要一些东西,父母会让他等着,有时甚至会不加解释地接近拒绝他的要求。成长就好似一场游戏,在短期内,他们把这场游戏的名字从“你优选”变成了“我们优选”。孩子此时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他的幸福感就像他屁股底下的毛毯,父母猛地抽走这条毛毯,使他尊贵的屁股摔到了地上,这让他怒火中烧。他变成了蹒跚学步的“小恶魔”,变成了令人捉摸不透的小家伙,总是爱咬住给他喂饭的手。 对于“起义的仆人”(父母),学步儿童的反应在意料之中:他尖叫,拒绝与“叛军领导人”进行合作和协商,不认为父母有权利指挥自己的行动。父母说“坐下”,他就站起来。父母让他把玩具捡起来,他就是不干。如果父母拒绝了他的某个要求,他就躺在地板上,胡乱地挥舞双臂,发出断断续续的尖叫声。驯服孩子内心的小野兽,这是父母(和其他人)必须面对的。必须有个好的开始 正如有的季节适宜耕种,有的季节适宜鱼和鸟迁徙,养育孩子也是分季节的,每个季节所包含的教养内容各有不同。 2010年,我曾在达拉斯市谈及“养育季”这一概念。我讲完之后,一位犹太大学者告诉我,我所说的诸如此类的事在记录犹太文化的古代著作里就已经被证实了。事实上,据史料记载,在很多传统文化中,养育孩子是按父母直觉中的本能观念进行的,而这种观念与我的看法不谋而合:育儿是分季节的。 第一季,我称之为“服务季”,从孩子出生到两岁左右。这期间,父母是孩子的仆人。这时孩子还不能自我服务,也不能预料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孩子这种全面依赖的状态要求父母把他置于注意力的中心,时时刻刻围着他转,就像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处理事务的部门工作人员一样。父母不但要满足他的基本需要,还要在他探索周围环境时保护他,以免他伤到自己。 从古至今,在所有的文化中,母亲在第一季时都是“首席仆人”。当然在个别家庭中例外(比如,母亲分娩后就去世了),但是在众多文化中很少会出现特例。即便父亲很想参与到育儿第一季中,他还是只能处在妻子繁忙的轨道之外,做她的育儿助手。父亲的职责是帮助他的妻子,在她疲惫需要休息时顶替她一下。众所周知,在育儿第一季的时候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夫妻关系就退居次要地位了,夫妻的角色从属于父母的角色。第一季的家庭关系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婴儿或学步儿童并不会对他依赖的人心怀感激,父母能理解这点是很重要的。在孩子看来,他操纵全局,他的父母理应为他做事、让他感到舒适、满足他的愿望。更具体地说,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母亲属于他,他对她有支配权。他的这种认知是从他每次发出很大的声响,母亲就会过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