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乡愁中国 黄河乾坤湾流域旅游空间生产研究

乡愁中国 黄河乾坤湾流域旅游空间生产研究

  • 字数: 3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赵巧艳,闫春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020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城乡互动的加快,乡土社会正在发生急剧变迁,以吸引城里人前往感受乡愁、留住农村人内心乡愁为主导的“乡愁+旅游”形式越来越受重视,而依托流域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也成为乡愁/乡土/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催生了由村落(社区)向区域、流域等对象拓展的研究范式。在中国转型背景下,黄河流域社会文化转型发展迎来了新的时代契机,并带动地方社会生计模式和社会空间的转型。
《乡愁中国:黄河乾坤湾流域旅游空间生产研究》以横跨山西、陕西的黄河乾坤湾流域乡愁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线索民族志方法,遵循流域人类学理论,通过剖析乾坤湾流域从农业空间向旅游空间转型的实践逻辑与行动策略,深描乾坤湾流域的社会文化转型,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目录
乡愁中国的两种表达及其文化转型之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和模式研究(代序)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一个人类学者的学术理路
第二节 乡愁中国:情绪作入研究的切人点
第三节 超越村落社会:流域民族志的视野
第四节 文献回顾与学术谱系
第五节 学理反思与理论观照
第六节 借鉴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黄河乾坤湾流域社会
第一节 走进乾坤湾:我的田野之旅
第二节 资源禀赋:乾坤湾的旅游发展地位
第三节 品牌共享:步入旅游发展的乾坤湾
第四节 小结:流域·乡愁·旅游
第二章 卷入与生产:乾坤湾的发现
第一节 空间实践:先行开发乾坤湾
第二节 空间表征:乾坤湾的凝视与想象
第三节 表征空间:谁的乾坤湾?
第四节 小结:互为镜像的空间建构
第三章 传说与地景:伏羲文化的嵌入
第一节 伏羲传说中的乾坤湾
第二节 乾坤湾的传说风物
第三节 乾坤湾的由来:地名标识与伏羲传说的互嵌
第四节 伏羲传说景观营造
第五节 女娲文化景观营造
第六节 小结:对空间的重新想象
第四章 流动与固着:道路与乾坤湾的嵌合
第一节 津渡:渐行渐远的码头通行记忆
第二节 高速公路与乾坤湾的连接
第三节 沿黄公路与乾坤湾的连接
第四节 道路变迁:旅游发展下的公路升级
第五节 小结:“路”里“乾坤”
第五章 作物与生计:黄土高原的新意义
第一节 黄土高原:乾坤湾的海拔/垂直性社会
第二节 “乾坤湾”红枣:作物的高原想象
第三节 种观光地:作为“旅游体验”的作物
第四节 新型农民:生计的旅游化
第五节 小结:想象的黄土高原
第六章 表演与实然:转九曲的地方性
第一节 历史传统:转九曲的自我娱乐
第二节 现代转型:转九曲的表演实践
第三节 共同在场:转九曲的主客互动
第四节 小结:表演的地方性
……
第七章 家屋与客栈:民宿的乡愁表达
第八章 道地与在地:舌尖上的乡愁生产
第九章 怀旧与展示:乾坤湾的记忆剧场
第十章 熟悉与陌生:乾坤湾的景区社会
第十一章 陌生与熟悉:乡土关系的调适
第十二章 结论与反思:迈向安放乡愁的旅游
第十三章 余论:从乡土中国到乡愁中国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