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风沙入黄过程与防治技术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风沙入黄过程与防治技术

  • 字数: 22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尹瑞平 等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0307204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1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黄河上游宽谷河段入黄风沙运移机理、途径、量值及河道淤积成因存在的分歧与争议,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为典型研究区,在点、线、面尺度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分析黄河沿岸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河道边界界定标准的确立;揭示沿岸起沙风规律与沙丘蚀积趋势,明确不同下垫面风沙输移过程,闸述宽谷河段的淤积成因;以河道为风沙输入输出基准,在明晰沙尘水平与垂直输移过程及影响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入黄风沙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入黄沙量。同时,基于对不同固沙措施效益监测和分析,结合对传统风沙治理措施、材料、参数的系统梳理,本书提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入黄风沙的防治技术与对策。

本书可供从事水土保持学、河流泥沙学、风沙物理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水利、生态、林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风沙运动研究进展
1.2沙丘地貌形态及其运移特征研究进展
1.2.1沙丘地貌形态特征研究进展
1.2.2沙丘移动特征研究进展
1.3风沙危害方式
1.4风沙危害防治措施与机理
1.4.1国内外风沙防治工程研究动态
1.4.2风沙危害防治措施
1.5乌兰布和沙漠防沙与入黄风沙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2章研究区概况
2.1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概况
2.2自然概况
2.2.1地质地貌
2.2.2气候
2.2.3土壤
2.2.4水文
2.2.5植被
2.3社会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第3章沿黄两岸土地利用及河道边界特征变化
3.1河道边界的确定
3.2基于3S土地利用及植被盖度的提取
3.2.1遥感影像资料及预处理
3.2.2地面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3.2.3卫星数据处理
3.2.4遥感影像解译
3.2.5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精度评估
3.3沿黄两岸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3.3.1数据来源处理
3.3.2黄河沿岸土地利用变化
3.4沿黄两岸河道边界特征变化
3.4.1夏季沿黄两岸摆动幅度、速率及变化趋势
3.4.2冬季沿黄两岸摆动幅度、速率及变化趋势
3.4.3同一年份沿黄两岸水位变动幅度
3.5河岸摆动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夏季河岸摆动速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3.5.2冬季河岸摆动速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沿黄段不同下垫面降尘粒度特征及沙物质来源界定
4.1样品采集
4.1.1不同区域粒径取样
4.1.2沙丘下风向降尘收集
4.2土壤粒径化验与粒度计算
4.2.1土壤粒径化验
4.2.2分级标准及粒度参数计算
4.3不同区域粒度特征分析
4.3.1粒级百分含量
4.3.2粒度参数特征
4.3.3沿黄段沙丘不同部位粒径组成
4.3.4沿黄段沙丘与沙漠腹地沙丘粒径对比
4.4沙丘下风向降尘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4.4.1沙丘下风向降尘量的空间分布
4.4.2沙丘下风向降尘粒级含量变化
4.4.3沙丘下风向降尘粒度参数变化
4.4.4降尘物质来源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及降尘垂直分布特征
5.1沿岸流动沙丘环境下沙量的测定
5.2起沙风况
5.2.1风向统计
5.2.2起沙风统计
5.3沙丘不同部位风速廓线变化
5.3.1沙丘不同部位风速变化与风速流场
5.3.2沙丘不同部位风速廓线与粗糙度变化
5.3.3沙丘迎风坡不同部位风速加速率变化
5.4风沙流运移的基本特征
5.4.1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特征
5.4.2流动沙丘输沙率变化特征
5.4.3沙丘迎风坡不同位置风沙流特征
5.5悬移质的沙量垂直分布
参考文献
第6章不同治理措施与下垫面风沙运移特征
6.1测定方法
6.1.1不同固沙措施设计
6.1.2不同土地利用/覆被条件下风速廓线与输沙量测定
6.2不同治理措施下沙丘表面风速廓线函数及粗糙度
6.2.1100cm内流沙的风沙流结构
6.2.2近地表30cm内的风沙流结构
6.3主要措施实施后的固沙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章沙丘形态及其运移特征
7.1沙丘形态与沙丘移动测量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